持续鼻塞嗅觉下降?识别鼻息肉风险早预防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15 12:07:28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29字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层治疗策略,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提供从基础护理到精准治疗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助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风险。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塞嗅觉障碍生物制剂内窥镜手术过敏反应鼻腔冲洗激素治疗维生素D
持续鼻塞嗅觉下降?识别鼻息肉风险早预防

如果鼻子持续堵了超过三个月,还感觉闻东西没以前灵,可能是得了鼻息肉——这种长在鼻黏膜上的良性病变,和慢性鼻窦炎关系特别近。据统计,大概13%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会慢慢长出鼻息肉,而且男性比女性稍微多一点。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准确率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会得鼻息肉?这三个因素要注意

过敏是重要原因,约78%的鼻息肉患者同时有过敏性鼻炎——身体里的IgE抗体引发的过敏反应,会不断释放炎症因子刺激鼻黏膜。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长期接触粉尘、挥发性化学物质,会让鼻黏膜里的杯状细胞异常增多。基因也有影响,比如17q21染色体区域的变异,会让有些人更容易得这种病,因为这里有很多管免疫的基因位点。

鼻息肉有哪些典型表现?

最典型的就是鼻子持续堵,而且越堵越厉害,通常两边都不通气。65%的人会出现嗅觉问题,比如对花香、饭香这类气味的敏感度下降,甚至闻不到。还有人会觉得脸胀胀的或者头疼,严重的连外鼻形状都变了(比如鼻子变宽)。有几个情况要特别警惕:一直头疼还看不清东西、只有一边鼻子越来越堵、突然完全闻不到味道。

得了鼻息肉怎么治?分情况选方法

基础治疗主要是洗鼻子加局部用激素。用3%的高渗盐水每天冲鼻子,能把黏液里的炎症物质冲掉;再配合糠酸莫米松这类局部激素喷鼻,大概45%的患者症状能缓解。如果老复发(比如Ⅱ期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奥马珠单抗这类生物制剂,专门阻断IgE通路,减少每年复发的次数。需要手术的话,首选经鼻内窥镜切除术——医生通过高清镜头引导,精准切掉息肉。

鼻息肉要长期管,这几点要做好

环境上,家里湿度保持50%左右最好;寝具(比如床单、枕头套)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能减少螨虫刺激。过敏季节来临前,可以用色甘酸钠滴鼻剂提前预防。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调节免疫失衡。嗅觉功能训练可以每天交替闻柠檬、玫瑰这类气味浓的东西。做完手术的患者,要按“1-3-6”原则定期复查(比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查一次)。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单侧鼻塞持续超过4周、突然闻不到味道、头疼伴随看东西不清、耳朵一直闷堵。术后患者要严格遵循随访计划,定期做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鼻息肉不只是鼻子的局部问题,它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可能和哮喘等疾病一起出现——研究显示合并哮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会增加。所以规范治疗不仅能改善鼻子症状,对全身疾病的防控也很重要。如果鼻子不舒服持续超过8周,建议去做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