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腹痛别大意,这些疾病要警惕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29 08:05:5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07字
便血伴腹痛可能涉及肠道炎症、痔疮、息肉等九类疾病,解析不同病症的特征差异及科学应对策略,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便血腹痛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痔疮肛裂大肠息肉结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肠道健康
便血腹痛别大意,这些疾病要警惕

当排便时发现马桶里有血,还伴着肚子隐隐作痛,这种异常信号可能提示多种健康问题。就像汽车仪表盘的警示灯亮了需要专业检修,身体的这些预警也得系统排查。

便血腹痛的常见原因

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肠道黏膜会像被烫伤一样出现渗出、溃烂。典型表现是每天拉3次以上带黏液和脓血的大便,左下腹一阵一阵绞痛,排完便会缓解。病情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得通过结肠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最常见的肛周问题:痔疮和肛裂

痔疮和肛裂加起来占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内痔出血通常是没痛感的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肛裂患者排便时会有刀割样疼,还会有少量鲜红血粘在大便表面。这两种病都和便秘关系很大,大概65%的患者有不好的排便习惯,比如憋便、蹲厕所太久。

肠道长东西的信号:息肉或肿瘤

大肠息肉和早期直肠癌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等出现间断性便血时,血多是暗红色的,还可能伴随大便形状改变(比如变细)。据统计,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便血的人,查出肿瘤性病变的概率比年轻人高3倍多,建议及时做肿瘤标志物筛查。

怎么科学诊断?

准确记录症状很重要

建议每天记排便日记,详细写清楚排便次数、出血量(可以用卫生纸被浸染的面积估算)、有没有伴随发热、体重下降这些情况。特别要注意有没有“里急后重”(想拉又拉不出来的感觉)、大便变细这些信号,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要先考虑是不是肠道有器质性问题。

检查选对了,诊断更准确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既能看清楚肠道黏膜的情况,还能取组织活检,甚至做部分治疗。4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同时查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前3天要调整饮食,别吃深色食物(比如巧克力、动物血),不然会影响检查时的观察。

分阶段管好病情

急性期:先控制症状

发病初期建议吃低渣饮食(少渣、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肠道的机械刺激。可以用温水坐浴缓解肛门周围的不适,但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要不要用益生菌,得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来,别自己随便吃。

缓解期:长期管理防复发

病情缓解后,慢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建议吃25-30克非可溶性纤维(比如全谷物、芹菜、韭菜的粗纤维)。要定期查维生素D、铁蛋白等营养指标,预防因为长期出血导致的营养不良。还可以试试呼吸训练之类的压力管理方法,降低复发的风险。

怎么预防复发?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做这些检查: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查粪钙卫蛋白了解肠道炎症有没有活动。适度做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比如快走、游泳,每周建议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每分钟120步左右)。别过度劳累,不然会让免疫系统失衡,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

要特别提醒的是,自己瞎诊断、瞎治疗可能会耽误病情。如果出现持续发热、明显消瘦,或者症状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消化专科门诊做系统检查。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