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是食管和胃的连接口,这里的黏膜屏障如果受损,就可能引发溃疡。临床数据发现,不同原因引起的贲门溃疡,治疗方法差别很大。根据最新的《胃肠病学》诊疗指南,贲门溃疡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每种类型有对应的治疗思路。
一、胃食管反流性溃疡的阶梯治疗
如果贲门括约肌功能变弱,胃酸就会反流上来,胃里的东西长期腐蚀食管下段的黏膜,这种情况引起的贲门溃疡占了80%以上。治疗可以分这几步:
- 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能抑制胃酸分泌,给黏膜修复创造条件,研究证实持续用一段时间能明显改善症状。
- 黏膜保护:抗酸剂能中和胃酸,还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建议餐后规律吃,保持效果。
- 体位管理:晚上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能减少躺着时的反流;吃完饭后别马上躺下。
二、肿瘤相关性溃疡的诊疗要点
有约5%的贲门溃疡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当肿瘤细胞侵犯、破坏黏膜屏障时,通常会有这些表现:
- 内镜特征:做内镜时会看到溃疡边缘不规则、有结节状隆起或者糜烂面,需要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 治疗原则:早期肿瘤可以做内镜下切除或者外科手术;中晚期要综合评估,看是否需要化疗或靶向治疗。
- 预后监测:确诊后3-6个月要做内镜复查,看看病变有没有进展,治疗效果怎么样。
三、免疫介导性溃疡的综合管理
像克罗恩病这类免疫异常的疾病,如果影响到贲门,要注意这些:
- 联合用药:在抑酸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一定要严格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 营养支持:定期查维生素B12、铁蛋白等指标,缺什么就及时补。
- 多学科协作:消化科和营养科一起制定适合个人的饮食方案,别吃刺激性食物。
就医指导原则
就医时要记住这几点:
- 及时诊治:溃疡有可能发展成恶性,确诊后要定期做内镜复查。
- 规范用药:治疗时间通常不少于8周,症状缓解后要慢慢减药,别突然停,不然容易复发。
- 警惕警示症状: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呕血、体重下降,要马上看病,排除恶性病变。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调整也能辅助治疗:
- 饮食调整:少喝咖啡因、酒精类饮品,别吃太饱,尽量吃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 压力调节:规律作息,试试正念训练,能降低胃酸分泌。
- 体重管理:体重超标的人要把BMI控制在18.5-24之间,减少腹部压力对贲门的影响。
根据2023年的《消化道溃疡诊疗共识》,按类型精准治疗后,贲门溃疡的整体治愈率比以前的经验治疗高了约27%。关键是要通过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管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果一直有不舒服的症状,要赶紧去消化专科门诊做检查,明确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