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牙齿畸形只是影响颜值,其实在口腔医学中,它还可能导致咀嚼费劲、说话发音不准,甚至引发牙周炎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龅牙,得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治疗。
科学诊断:先分清三种畸形类型
医生一般把牙齿畸形分成三种:牙性、骨性和混合性。牙性畸形主要是牙齿长的方向不对,比如门牙往外翘,这种用正畸就能调整;骨性畸形是颌骨的问题,比如上颌骨长得太靠前,或者下颌骨缩在后面,得结合正颌手术;混合性就是既有牙齿问题又有颌骨问题,需要正畸加正颌一起治。现在用三维影像技术(比如CBCT)检查,能把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2%,建议大家术前做个CBCT,把颌骨结构查清楚。
非手术矫正:技术越来越智能隐形
传统的金属托槽现在有了智能升级款,还有新型陶瓷托槽,透光率能到85%,戴起来更隐形;搭配数字化设计的弓丝,能精准调整到0.1毫米的误差。隐形矫正的进步更明显:
- 材料更“聪明”: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能跟着口腔温度变化调整矫正力,更贴合牙齿移动;
- 设计更精准:用口内扫描仪10分钟就能扫出牙齿的3D模型,AI还能预测矫正效果,准确率有88%;
- 能跟踪进度:有些隐形矫正器里有微型传感器,能实时追踪牙齿移动的轨迹。 临床数据显示,如果只是牙性畸形,用隐形矫正的话,平均18-24个月就能完成,患者说舒适度比以前提高了37%。
正颌手术:精准度越来越高
针对骨性畸形的正颌手术,现在能用数字化导航了。手术前先在电脑上做三维模拟,定制专属的手术导板;手术时用超声骨刀精准截骨,加上导航系统,误差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术后再配合正畸,咬合功能改善的概率能到89%,比只做手术效果好很多。
不同人群:选适合自己的方案
12-16岁的青少年还在生长发育,适合用功能矫治器引导颌骨正常生长;成年人要先检查牙周健康,35岁以上的可以试试隐形矫正加微种植体支抗。还有些特殊情况要注意:
- 糖尿病患者:得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才能做有创伤的治疗;
- 吸烟者:治疗期间最好戒烟,不然容易得牙周病;
- 孕妇:正颌手术要等生完孩子再做;
- 骨质疏松患者:先找专科医生治骨质疏松,再做矫正。
矫正后:做好维护才不会复发
矫正完的前两年最容易复发,得做好这几点:
- 晚上戴透明保持器,至少戴2年;
- 每三个月查一次咬合和牙周;
- 前牙内侧可以装固定保持器;
- 做肌功能训练,养成新的咀嚼习惯。 现在有数字化咬合分析仪,能提前3-6个月预警90%的复发风险,早处理的话,长期稳定的概率能到82%。
牙齿矫正不是“一戴了之”,从精准诊断到选对方法,再到后期坚持维护,每一步都要科学。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找专业医生制定方案,再认真做好后续护理,才能既让牙齿变整齐,又保持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