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脓肿怎么办?3步处理+日常预防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15 10:33:2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8字
牙周脓肿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分级诊疗方案,重点阐述从基础护理到专业干预的阶梯式防治策略,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口腔健康管理意识,降低牙周疾病导致的牙齿松动风险。
牙周脓肿牙龈肿胀牙周炎口腔护理牙结石牙周袋牙齿松动食物嵌塞抗生素治疗定期洁牙咬合调整糖尿病免疫因素冷敷处理牙周维护
牙周脓肿怎么办?3步处理+日常预防

牙周脓肿是慢性牙周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急性发作,主要和口腔清洁不到位、细菌繁殖有关,需要早识别、早处理,避免影响牙齿和全身健康。

一、为什么会得牙周脓肿? 牙菌斑是根本原因——如果平时刷牙没刷干净,牙龈下方会形成牙结石,这些结石摩擦牙龈,加上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慢慢破坏牙周支持组织(比如牙龈、牙槽骨)。当牙周袋(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深度超过3毫米时,里面变成缺氧环境,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要是这时候身体抵抗力下降(比如感冒、疲劳),或者牙龈受到创伤(比如咬硬东西、刷牙太用力),炎症就会突然加重,形成脓肿。

二、哪些人更容易得? 有些人群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得牙周脓肿的概率比普通人高约2倍;免疫力差的人、长期抽烟的人也容易得——抽烟会让牙龈局部血流变差,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长期吃抗炎药的人也可能增加风险。

三、牙周脓肿有哪些表现? 症状是慢慢发展的:一开始牙龈局部肿起来,咬东西的时候有点钝痛;接着肿的地方会变软,摸起来有波动感(像里面有水),大小大概5-10毫米,疼得比较厉害(比如吃饭、说话都受影响),严重的还会脸肿、张不开嘴。如果是多个脓肿,可能会发烧、白细胞升高。还有约15%的人是“无症状型”,只觉得牙龈流脓或者牙齿更松了,这种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吃抗炎药的人,容易被忽视。

四、得了牙周脓肿该怎么办? 急性期别自己挤脓肿,不然可能让炎症扩散。可以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帮忙清洁,用冰袋敷肿的地方(每次15-20分钟)消消肿。关键是要尽快找医生:医生会先检查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要处理),切开脓肿把脓放出来,再刮掉牙龈下的牙结石(去除细菌滋生的“温床”)。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能减少术后的疼痛和肿胀。等急性炎症消了,得定期复查,建议每3-4个月查一次牙周,防止复发。

五、怎么预防牙周脓肿? 预防要分“三步”:基础预防是做好日常清洁——用改良Bass刷牙法(把牙刷倾斜45度,轻轻刷牙龈和牙齿交界处),每天至少刷2次,每次3分钟;再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牙齿邻面的脏东西刷不到,得靠这些工具);电动牙刷选有压力感应的,能避免刷太用力伤牙龈。进阶预防要注意牙齿咬合:如果有咬合不齐、咬硬物疼的情况,要找医生调整,避免牙龈受创伤;假牙或补牙的边缘要保持干净,不然容易藏细菌。系统预防是定期做检查:每6-12个月做一次全景牙片,看看牙槽骨有没有吸收(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地基”,吸收多了牙齿会松)。饮食上多吃膳食纤维,比如蔬菜、水果,研究显示每天吃够蔬果的人,牙周健康指数能提高22%。

六、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把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这样能减少对牙周组织的伤害;戴假牙的人每天要摘下来至少4小时,用专门的清洁剂浸泡消毒,避免假牙边缘藏细菌刺激牙龈;已经在做牙周维护的人,医生会根据牙周袋深度调整随访方案——比如牙周袋还很深,可能要更频繁地刮治或复查。

总之,牙周脓肿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长期牙周问题的“爆发”。平时做好口腔清洁、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才能早期预防炎症加重,保护牙齿和牙周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