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是膝盖常见的损伤问题,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异常动静和活动受限,很多症状都和动作、用力方式直接相关。
刚受伤时,膝盖会有尖锐的刺痛感,动的时候更明显,就像有小刺扎进去一样;等关节里积了液体,疼痛会慢慢变成胀胀的疼,依然是一动就加重。这种疼很“挑情况”——不动的时候可能缓解,但踩地用力、又扭又弯膝盖时,疼会突然加剧。
很多日常动作最容易触发疼痛:比如膝盖弯得太厉害(超过120度)或者又弯又扭时,疼的概率特别高。最常见的就是上下楼梯时膝盖下方疼,蹲下去再起来费劲,跑步突然停下时膝盖猛地疼一下,坐久了站起来的那一刻,膝盖也会疼得厉害。这都是因为动的时候半月板被挤压到了。
关节的异常信号要警惕:差不多一半的人会听到膝盖发出“咔咔”的响声,动的时候还会有卡住的感觉;更典型的是“绞索”现象——膝盖突然卡得动不了,得晃一晃或掰一下才能解开,卡的时候会有清脆的响声,还会伴随短暂的剧痛。受伤后1-2天,膝盖会肿起来,摸上去胀胀的,这是里面有积液了。
除了疼,还会有这些伴随症状:早上起床时膝盖发紧,活动一会儿就缓解;运动后肿胀会加重,而且反反复复;严重的话,膝盖会“打软腿”——比如上下楼梯时突然腿软,像要跪下去一样;有些人事穿鞋、系鞋带这类需要弯膝盖的动作时,膝盖某个特定位置会疼。
刚受伤的急性期,处理要规范:立刻停止运动,用弹性绷带轻轻缠住膝盖(别太紧)控制肿胀;用冰袋或冰水毛巾敷膝盖,每次15分钟以内,隔1-2小时敷一次;把腿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个枕头),促进血液回流。注意别敷太久冰,不然会影响组织修复。受伤后尽快去医院,做MRI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别硬扛。
日常预防要做好这几点: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比如做高抬腿、小幅度蹲起,重点活动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和后侧(腘绳肌)的肌肉;选软一点的运动场地,别在水泥地、瓷砖地上做跳跃、急转动作;体重超标的人要控制体重——每多一斤,膝盖压力就多一分,建议用游泳、骑自行车这种低冲击方式锻炼;如果运动时听到膝盖有异常响声,赶紧停下,避免重复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其实很“有规律”,比如疼得挑动作、关节响或卡住、肿胀,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别忽视,及时就医才能避免更严重的问题。日常做好热身、控制体重、避免危险动作,才能更好保护膝盖,减少半月板受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