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危害大,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要做好!

热点新闻热点新闻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4-23 10:1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33字
老年人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脂肪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正确应对措施包括及时就医、专业治疗和家庭护理。预防骨折需改善家居环境、增强骨质强度并定期筛查。
老人骨折并发症脂肪栓塞肺栓塞及时就医专业治疗家庭护理预防措施增强骨质定期筛查
老人骨折危害大,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要做好!

近期,一位老人摔倒骨折后未及时治疗,最终不幸离世,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警钟。该老人摔倒后发生骨折,因疼痛和行动不便,他选择忍痛,未立即就医。几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送医后,诊断结果令人痛心,老人因骨折引发脂肪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最终去世。

骨折拖延危害大,老人健康亮红灯

从这个例子能看出,骨折后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老年人身体机能差,恢复能力弱,一旦发生骨折,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比如有的老人摔倒骨折后,起初觉得不严重就没去医院,结果没几天就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症状,最后确诊为肺栓塞,情况十分危急。

骨折背后暗藏哪些健康危机

骨折看似是骨头的问题,实则隐藏着多种健康风险。

  • 脂肪栓塞: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血管。这些脂肪滴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迁移到肺部、脑部,引起肺、脑脂肪栓塞,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生命。
  • 肺栓塞: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或缺乏活动,血液流动变慢,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堵塞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长期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溃烂)、肌肉萎缩(缺乏运动致肌力下降)、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形成血栓)。这些问题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基础疾病。
  • 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时,创面暴露易引发细菌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面对骨折,如何正确应对

  • 及时就医:骨折后务必第一时间就诊,即使症状轻微也不能大意。有些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需专业检查才能发现。
  • 专业治疗:严格遵循骨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 家庭护理: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预防骨折,从生活细节做起

  • 改善家居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浴室安装扶手和防滑垫,夜间保留小夜灯。
  • 增强骨质强度: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配合每日20分钟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合成。
  • 定期筛查:65岁以上老人每年应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折后,康复训练与社会支持不可少

老年人骨折康复需遵循"早期介入、循序渐进"原则:

  1. 急性期(0-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等长收缩训练
  2. 恢复期(2-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
  3. 功能重塑期(6周后):结合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上门康复指导、助浴等适老化服务。家属要特别注意:约30%老年骨折患者会出现抑郁倾向,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医患家属三方配合,才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