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河南舞钢医院3天死2人 医院称国内都50%误诊率

2012-06-11 09:10:03  来源:人民网    家庭医生在线

  10个月的花儿(化名)还不会叫妈妈就永远失去了母爱,她的母亲在入院7个小时后不明原因死亡。短短3天后,又一名患者不明原因猝死在河北钢铁集团舞钢职工医院,这位舞钢市某局委副局长,是自己驱车前往就诊的。两名死者的家属指称医院误诊耽误治疗。但院方表示也希望查明猝死原因,有50%的误诊率很正常。

  女临时工头昏输液后死亡,家属质疑耽误治疗

  死者王彦的家属介绍,今年5月27日晚11时许,舞钢实业公司职工王彦感觉头昏,在3名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河北钢铁集团舞钢职工医院,急诊科医生观察病情,并未告知患者得了什么病,开了几瓶水,做了血液检查。在输第一瓶水时,王彦还告诉家属要去厕所。但在输第二瓶水时,手臂开始发抖,家属摁了一会儿,看到情况严重就迅速通知医生。28日6时许,王彦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也没有明确死因。

  医院医务科主任李明臣介绍,29岁的王彦是舞钢实业公司临时工,到医院时处于嗜睡状态,一会清醒,一会迷糊。可能因没有嗜睡这个医学术语,医生在诊断证明上写下的是昏迷待查的结论。根据血液检查结果,王彦属于低钾低钠,会造成昏迷,入院时病情比较严重。但关于王彦的死因,他和医生目前都不清楚,需要做医疗鉴定,但家属不同意。

  一句死因不明招致家属更多的质疑:在病人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为何不进行脑点图、CT等检查,只是待查是不是属于重大误诊?医生开的都是营养药,是不是拖延了病情?轻微低钾低钠并不会导致病人昏迷,医院是不是在搪塞?一面说是重症病,但又不进行重症监护,医生的责任何在?

  副局长两支“杜冷丁”猝死,心脏病误诊胸膜炎

  就在此事沸沸扬扬时,6月1日,又一名患者不明原因死在武钢职工医院。

  该患者是舞钢市一名副局长。据知情人透露,患者姓赵,今年46岁,当天晚上9点多,他独自驾车来到医院看病,只感觉胸闷,医生诊断为胸膜炎。在患者输水未减轻病痛的情况下,医生连续给他输了两支“杜冷丁”,病情更不可控制。最终,患者在入院4个多小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同样未明确患者死亡原因,对此,家属称,病人患有心脏病却被当成胸膜炎治疗,他们拒绝将尸体拉出急诊室。

  家属讨说法多天未果,在舞钢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赵姓局长的家属顾全大局将尸体移放医院太平间,舞钢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出面和院方交涉,但截止目前,双方没有达成一致,家属还没有举行追悼会。

  李明臣介绍,根据赵姓患者入院时的综合表现,医生做出了胸膜炎的判断,但只打了一针止痛的杜冷丁。对赵的死亡,医院不确定死因,还需做鉴定。他说,国内医院都是50%的误诊率,这很正常,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也有30%左右的误诊率。对这两起事件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鉴定,院方目前不接受误诊导致死亡的说法。

  目前,院方和两名死者的家属仍在僵持。

  补充阅读

  什么叫误诊?

  临床误诊是指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作出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病情的结论,即医生在认识疾病过程中期望认识其本质而实际与疾病本质发生了偏离的现象,即医院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

  临床误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责任性误诊,另一类是技术性误诊。均属于医疗过失,前者是失责行为,后者是技术行为。

  “门诊五成误诊,住院三成误诊”数据准确么?

  门诊五成误诊,住院三成误诊!卫生厅长说的,你信不信?近日,广东省卫生副厅长廖新波一篇《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的博文引起哗然,不少市民开始疑惑,还能相信医生吗?误诊是否要追究医生责任?也有医生质疑其论据来源。

  廖新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他没做过调查,只是引用某个医生的文章数据,本意是引导群众正确、理性认识医学局限,并无意炒作或引起恐慌。

  省内专家临床误诊率不到三五成

  不少医生和网友质疑:“这误诊率是哪里调查出来的?"廖新波表示,他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数据是引用自一个治疗过著名演员傅彪的病理专家的文章。"现实中误诊确实相当普遍,这个数据应该差不多。”

  有细心的网友搜索发现:该数据原来是来自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2007年12月10日发表在辽沈晚报的一篇文章《医生永远是无奈的》,纪小龙的搜狐博客上也有转载。除了这个惊人数据,廖新波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也是照搬纪小龙的,论据和结论基本都没改动。

  但纪小龙的文章也没有明确说明这30%、50%误诊率的来源。记者查阅发现,纪的另一个头衔是"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的副主任委员,而该研究会"1990年-1999年中国医学误诊文献数据库"研究报告数据与此数据接近。

  而该研究是经人工检索收集发表在国内200种医学期刊上的标准误诊文献,汇集文献病例总数548400份,其中误诊病例总数152934份,从而统计出文献报告的误诊率为27.89%,各年度间的误诊率波动在24.5%-32.8%之间,在不同等级医院间,误诊率有所差异。而检索国外文献,有尸检误诊率报告均在30%左右。

  但这一研究结果也遭到质疑。有专家指出,该研究报告是对标准误诊文献的一个统计,而在误诊的文献中,多是对疑难、杂、危重疾病的分析,这类疾病误诊率较常见多发疾病误诊率高得多。而医生每天接诊的病人以常见多发疾病为主,占全部疾病的发病率90%以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误诊率远远低于"三成",可能一成都不到。

  我省多位专家认为,尽管国内外资料对误诊率有多种说法,但在多年的医学实践中,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并没有三五成那么高。公众应以平常心对待这类研究数据。

  廖新波只想说明医学并非万能

  廖新波表示:他的本意是想提醒公众,医学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疾病也是千差万别的,要理性看待这种局限,加强医患沟通,减少纠纷。当然医生也要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门诊误诊五成 住院误诊三成

  廖新波在其博文《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中称,从一份资料里知道,医生的诊断确实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他表示,这一数字是来源于某位医生的调查,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误诊率也差不多这样。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中国的误诊比国外低,美国的误诊率是15%-40%之间,英国的误诊率是50%左右。廖新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医生水平不同,大医院误诊率要低于小医院。

  误诊如何赔偿?

  一般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其中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生如何看待误诊:误诊很难从技术上完全避免

  卫生部北京医院:曾昭耆

  提起误诊,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对医务人员来说,它往往表明工作上存在某种疏漏;对病人来说,被误诊更会使人“谈虎色变”。因为,紧跟在误诊后面的,很可能就是误治,弄不好就是医疗差错事故、医源性问题,有可能给病人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误诊,绝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人们有理由要求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准确无误。而医生,即使单纯从珍惜自己的名声出发,也总是希望把病人的病治得很好。可是,由于疾病在不同条件下千差万别的临床表现和发展过程,由于病人自身的个体差异性,致使疾病的诊疗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医生虽然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经验,当他接诊一个新来的病人时,仍需"从零开始",即必须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这些材料为基础,进行慎密的临床思维,及时做出诊断。在不少情况下,医生不能获得完全肯定的结论后才开始治疗,因为那就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他们常被迫在初步摸清病情后立即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再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反应,随时准备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

  可以说,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吸取失误的教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通过长期的探索才得以前进的。因此,临床医学就是一种"探索科学"。

  临床医学的探索性决定了诊断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判断上的偏差,认识理解上的弯路和波折,甚至处理上的失误。

  “误诊”这个词,虽然使人感到压抑和不快,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大家闭口不谈便能够消失。

  从总体上看,误诊确实很难完全避免。但如果医生对每次误诊的形成做认真详细的剖析,就不难发现,它与经治医生的责任心、知识面以及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只有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个病人,才有可能使误诊显著减少。

  误诊,对医生来说,又是心灵上的一块伤痛,即使为医学期刊撰写一篇总结误诊教训的论文,以之引为通行鉴戒,也需要他心无杂念,有胆有识,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可是,现在竟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不想把这种心灵上的伤痛讳莫如深地捂着盖着,反而泰然地要"撩开误诊的面纱",把它介绍给公众,真是使人讶异。因为,通常认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在治病这一问题上是矛盾的对立面,所谓医患纠纷,就是这种矛盾的典型表现。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误诊”,会不会使医务人员处境困难,加剧医患矛盾?

  但从更接近实质的高度看,面对疾病和伤痛,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实际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他们愿望相同,成败共享,事事忧戚相关。

  把误诊介绍给公众,显示了医务人员的坦诚,让公众了解医学科学的现有水平和医务人员有限的个人能力,了解临床医学的复杂性、艰巨性、探索性和风险性,也了解病人和家属在诊疗过程中并非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公众了解可能导致误诊的复杂因素,他们就不仅能对医疗工作的难处更加理解,而且还有望在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并肩作战,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诊误治,提高医学水平和临床疗效。

(责任编辑:张燕君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七部门发文助老出行:低风险区除特殊场所外,一般不查验“健康码”?如何教会老人用智能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兴起,给人们生活也带来了便利,如手机支付和扫健康码,这对年轻人来说很简单。但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用智能手机却变得异常……详细>>

北京三区13人感染新冠,病源来自何处?快过年了,该如何防止新冠病毒作乱?

马上进入年末,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再是各种年会以及年终福利,而是新冠病毒,害怕过年不能和家人欢聚一堂。本来冬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新……详细>>

担心沙尘暴携带病毒,朝鲜平壤街头几乎空无一人?外出回家后哪些地方可能带回病毒?

现在人们最害怕听到的莫过于新型冠状病毒,但不得已因素必须外出,有人担心外出回家后身上可沾染病毒,怕感染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详细>>

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益母草碱脑治疗中风 冬季老年人预防中风多吃四类水果

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祛瘀功效的传统的妇科中药益母草中的提取物——益母草碱(SCM-198)对脑中风有明显疗效。详细>>

江苏坠亡小学生父母发声:大人正负能量判断标准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如何有效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现在生活节奏快,不仅仅成年人生活压力大,而且小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很多家长只是一味的在外奔波挣钱,却忽视孩子的心理以及感受……详细>>

  • 林兆原

  • 王昊飞

  • 胡锦兴

  • 黄伟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