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叶出血Lobar haemorrhage
编码8B00.1
关键词
索引词Lobar haemorrhage、脑叶出血、皮质脑半球内出血、脑叶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皮质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非外伤性皮质半球脑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非创伤性浅表性脑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浅表性脑内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非创伤性浅表性脑出血、皮质出血、非外伤性皮质半球脑出血、大脑脑叶出血、浅表性脑内出血
同义词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hemisphere, cortical、cerebrum lobe haemorrhage、cortical haemorrhage、haemorrhage of cortex、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hemisphere, cortical、nontraumatic superficial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Superficial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缩写LH
别名脑叶内出血、皮层下出血、脑表面出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瞳孔反应评分
--
双瞳孔反应--
无瞳孔反应--
单瞳孔反应--
数据不可获取GCS睁眼反应评分
--
睁眼不可测试--
语言刺激时单眼或双眼睁开--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单眼或双眼睁开--
单眼或双眼自发睁眼--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无睁眼GCS肢体运动评分
--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异常屈曲--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伸直--
依指令动作--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定位刺激位置--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回缩--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无反应--
运动评分不可测试GCS语言反应评分
--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无发音--
可说出单字--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仅能发出无意义声音--
说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
说话正常、有条理--
口语得分不可测试发生部位
--
脑叶关联情况
--
昏迷--
脑干卒中综合征具有病因
--
孤立性淀粉样脑血管病--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
脑静脉血栓形成--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 高血压病
BA03
高血压危象BA02
高血压性肾病BA01
高血压性心脏病BA04
继发性高血压BA04.Y
其他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BA04.Z
未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BA00.1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BA00.2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BA04.2
单纯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BA00.0
舒张期高血压合并收缩期高血压BA04.1
单纯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BA04.0
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BA00
原发性高血压BA00.Y
其他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BA00.Z
未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叶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脑叶出血是指发生在大脑皮质区域(即脑叶内)的非外伤性颅内出血。这类出血通常影响到大脑的一个或多个脑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它是一种急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局部症状,如头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脑叶出血在ICD-11中被归类于脑血管疾病中的颅内出血类别下,具体编码为8B00.1。
病因学特征
-
高血压:
- 高血压是脑叶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在非老年患者中。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进而形成微动脉瘤。这些微动脉瘤在血压骤升时可能破裂引发出血。
- 脑叶出血更常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动脉分支(如大脑中动脉皮质支),而非深部穿通动脉。
-
血管病变:
-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软脑膜和皮质小动脉为特征的病变,是老年患者脑叶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 脑动静脉畸形(AVM):异常血管团因结构缺陷易破裂出血,多见于年轻患者。
-
血液病:
-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可增加出血风险。
-
感染因素:
-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脓毒性栓子导致感染性动脉炎或细菌性动脉瘤形成,最终引发血管破裂。
-
其他诱因:
-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咳嗽等可短暂升高颅内压,在血管病变基础上诱发出血。
- 长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吸烟及酗酒亦是独立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
-
血管破裂与血肿形成:
- 病因相关血管病变(如淀粉样变性、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完整性丧失,在血流动力学应激下破裂,血液涌入脑实质形成占位性血肿。
-
继发性脑损伤:
- 血肿机械压迫周围脑组织并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细胞毒性水肿和缺血半暗带。若出血量大或累及关键区域(如丘脑、脑干),可导致脑疝及生命体征紊乱。
临床表现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额叶:对侧肢体无力、行为异常;顶叶:感觉障碍、忽视症;颞叶:失语、记忆障碍;枕叶:视野缺损。
-
颅内压增高征象:
- 突发剧烈头痛(常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下降(嗜睡至昏迷)。
-
并发症相关表现:
- 癫痫发作(早期或迟发性)、脑疝体征(如瞳孔不等大、库欣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热、应激性溃疡)。
参考文献:神经内科相关专业书籍、学术期刊论文(如《Stroke》杂志)。请注意,虽然以上信息基于现有可靠资料整理而成,但具体诊疗建议请遵循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