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位脑出血Haemorrhage of multiple sites
编码8B00.5
关键词
索引词Haemorrhage of multiple sites、多部位脑出血、非创伤性多部位脑出血、脑实质内出血
同义词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multiple localised、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multiple localised、intraparenchymal haemorrhage
缩写MICH、多部位ICH
别名多部位脑实质内出血、多点脑出血、多发性脑出血、多个局部脑出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瞳孔反应评分
--双瞳孔反应--无瞳孔反应--单瞳孔反应--数据不可获取GCS睁眼反应评分
--睁眼不可测试--语言刺激时单眼或双眼睁开--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单眼或双眼睁开--单眼或双眼自发睁眼--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无睁眼GCS肢体运动评分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异常屈曲--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伸直--依指令动作--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定位刺激位置--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回缩--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肢体无反应--运动评分不可测试GCS语言反应评分
--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无发音--可说出单字--疼痛或伤害性刺激时仅能发出无意义声音--说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说话正常、有条理--口语得分不可测试发生部位
XA9738 脑
XA1XM1侧脑室脉络丛XA0B59枕极XA9CM4脑桥XA1H64第三脑室XA5KN2橄榄XA73A8大脑幕上区域XA8W72豆状核XA97T4颞叶XA1B86第四脑室脉络丛XA1GA1脑幕下区域XA83T2中脑导水管XA17J6髓质XA45Y8侧脑室XA1AA8大脑脚XA34M4网状结构XA00D6屏状核XA7J78钩回XA8GR3大脑半球XA6J38室管膜XA9KX2脉络丛XA4T82基底神经节XA4F88大脑皮层XA89Y2枕叶XA26E8脑室XA5CF8视皮质XA8E64小脑蚓部XA70Y8下蚓部XA5TX3视交叉XA64R0大脑皮质XA3RD9额极XA5TY2布罗德曼野XA5694上蚓部XA63Y1视束XA80J3苍白球XA1M33大脑XA8AT9脑干XA5N14脑叶XA08F7颅内部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XA84G1岛盖XA92Y6顶叶XA64F9纹状体XA7BD1海马XA8733边缘系统XA1ZN9大脑白质XA5JN6内囊XA2NT0额叶XA1XY9杏仁体XA0Z39嗅脑XA7L93丘脑XA5097锥体XA8KA5豆状核壳XA0XP7脑岛XA5KS6中脑XA1804第四脑室XA7E38小脑扁桃体XA7TX5尾状核XA53A3第三脑室脉络丛XA4SL2小脑半球XA1CW2小脑关联情况
8B2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8B26.50单纯运动性腔隙综合征8B26.Y其他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Z未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5腔隙综合征8B26.5Y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Z未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1单纯感觉性腔隙综合征8B26.4大脑后动脉综合征8B26.1小脑卒中综合征8B26.2大脑中动脉综合征8B26.0脑干卒中综合征8B26.3大脑前动脉综合征8B26.3昏迷具有病因
8B26.3孤立性淀粉样脑血管病8B26.3脑血管动静脉畸形8B26.3脑静脉血栓形成8B26.3脑海绵状血管畸形 高血压病
BA03高血压危象BA02高血压性肾病BA01高血压性心脏病BA04继发性高血压BA04.Y其他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BA04.Z未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BA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BA00.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BA04.2单纯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BA00.0舒张期高血压合并收缩期高血压BA04.1单纯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BA04.0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BA00原发性高血压BA0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BA00.Z未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多部位脑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多部位脑出血(Multifoc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在大脑实质内两个或多个非连续性解剖区域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出血。这些出血可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等不同部位,部分病例可能合并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症常导致急性神经功能缺损,并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病因学特征
-
基础疾病与风险因素:
- 高血压:未控制的慢性高血压导致小动脉透明变性及脂质玻璃样变,是深部脑出血的主要病因。
-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老年人皮质-皮质下区域多发出血的常见病因,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
- 脑血管结构异常: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 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过量使用、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 系统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衰竭等引起的代谢性凝血异常。
- 创伤性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可引发多灶性点状出血。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血压急剧波动导致的血管源性水肿及出血。
-
病理生理机制:
- 血管壁完整性破坏:高血压或淀粉样变性导致穿支动脉肌层断裂、微动脉瘤形成。
- 血流动力学应激:血压骤升超过血管自我调节能力,诱发薄弱血管破裂。
- 继发出血转化:缺血性卒中后梗死区血管再通导致的渗漏性出血(需与原发性多发出血鉴别)。
病理机制
-
出血特征:
- 多灶性出血提示系统性病因(如CAA、凝血病)而非局部血管病变。
- 深部核团出血多与高血压相关,脑叶出血倾向淀粉样血管病或结构性异常。
-
继发性损伤:
- 机械压迫:血肿占位效应导致中线移位、脑疝形成(如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
- 神经毒性作用: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如铁离子)诱发自由基损伤及炎症反应。
-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系统积血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突发神经功能缺损:多灶性体征(如双侧运动障碍、多脑神经受累)提示广泛出血。
- 意识障碍进展:从嗜睡到昏迷的快速演变常反映脑干受压或颅内高压。
- 癫痫发作:皮质区出血易诱发局灶性/全面性癫痫发作。
- 自主神经紊乱: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重征象。
参考文献:基于《Strok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3rd ed)及《Cerebrovascular Disea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