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编码FA80
子码范围FA80.0 - FA8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同义词discogenic disease、椎间盘性疾病、椎间盘变性
缩写椎间盘退变、IDD、椎间盘病变
别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疾病、椎间盘问题、椎间盘综合征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2R1 椎间盘或椎间隙
XA2Y58椎间盘XA10M1纤维环XA8E13T9-T10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7117T7-T8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7RD5L1-L2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7PD1T5-T6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9PW9T8-T9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6HY9T10-T11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54S5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16L1C6-C7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1X49C5-C6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3623C4-C5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2SG0C7-T1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1F44L3-L4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9Z06C1-C2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54R2L5-S1腰骶椎间盘或椎间隙XA8DG2L2-L3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6KQ8T2-T3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0NE8T4-T5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2N96L4-L5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97A4T12-L1胸腰椎间盘或椎间隙XA6CX2T3-T4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94K2C3-C4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4TP2T6-T7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18M2C2-C3颈椎间盘或椎间隙XA8D30颈椎间盘或颈椎间隙XA1N54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4722T1-T2胸椎间盘或椎间隙XA8WM9髓核XA5LG2T11-T12胸椎间盘或椎间隙临床表现
MG30.5 慢性神经性疼痛
MG30.5Y其他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Z未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0慢性中枢神经性疼痛MG30.51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ME93 生物力学损害,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ME93.41椎间盘水平的神经管狭窄,颈部ME93.Y其他特指的生物力学损害,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93.Z未特指的生物力学损害ME93.43椎间盘水平的神经管狭窄,腰部ME93.0节段性和躯体性机能障碍ME93.3椎管结缔组织性狭窄ME93.1椎管不全脱位性狭窄ME93.5椎间孔骨性和不全脱位性狭窄ME93.6椎间孔结缔组织和椎间盘狭窄ME93.2椎管骨性狭窄ME93.40椎间盘水平的神经管狭窄,头部ME93.44椎间盘水平的神经管狭窄,骶部ME93.42椎间盘水平的神经管狭窄,胸部ME93.4椎管椎间盘狭窄ME93.4Y其他特指的椎管椎间盘狭窄ME93.4Z未特指的椎管椎间盘狭窄ME93.4Z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8B93 神经根病
8B93.2电击所致的神经根病8B93.8脊椎退行性变所致神经根病8B93.6椎间盘病变所致的神经根病8B93.3放射性损伤所致的神经根病8B93.7肿瘤性疾病所致的神经根病8B93.Y其他特指的神经根病8B93.Z未特指的神经根病8B93.4营养不良所致的神经根病8B93.0神经根压迫症8B93.1代谢障碍性神经根病8B93.5中毒性神经根病8B93.5脊髓病椎间盘退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椎间盘退变是指椎间盘组织因年龄相关改变、机械应力积累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的渐进性结构和功能退化。其核心病理改变包括椎间盘基质成分改变(水分与蛋白多糖减少)、纤维环结构弱化及椎间隙高度降低。椎间盘作为无血管的软骨终板依赖型组织,退变过程中因营养供应障碍和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失衡,可能继发纤维环裂隙或髓核位移,但需注意:单纯影像学退变表现(如脱水、膨出)若无神经压迫或炎症反应,可能不伴随临床症状。
病因学特征
-
年龄相关退变:
- 椎间盘退变与生物学老化过程高度关联,30岁后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以每年约1%的速度递减,导致渗透压下降和水分丢失,此过程受细胞衰老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调控。
-
机械应力异常:
- 长期轴向负荷(如重体力劳动)或异常剪切力(如反复扭转)可诱导纤维环层状结构微损伤,并通过促炎因子释放(如IL-1β、TNF-α)加速基质降解。
-
遗传易感性:
- COL9A2、ASPN等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风险增加相关,涉及胶原合成调控和基质代谢通路异常。
-
代谢与营养障碍:
- 软骨终板钙化阻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氧气)扩散至椎间盘核心区,导致髓核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酸性环境堆积。
-
创伤与微损伤:
- 急性外伤(如压缩性骨折)或慢性重复性应力可破坏纤维环完整性,但需注意:创伤后椎间盘病变常伴随终板损伤而非单纯退变。
-
环境因素:
- 吸烟(尼古丁抑制椎间盘细胞增殖)、肥胖(增加腰椎负荷)及久坐(降低椎间盘动态营养交换)可协同促进退变进程。
病理机制
-
基质降解:
- 髓核细胞外基质中aggrecan等蛋白多糖的分解速度超过合成,导致水分结合能力下降,此过程由ADAMTS-5和MMP-3等酶介导。
-
纤维环结构失稳:
- Ⅰ型胶原替代Ⅱ型胶原的异常重塑导致纤维环弹性下降,层状结构出现放射状或环状裂隙,但需区分:纤维环裂隙本身不直接等同于椎间盘突出。
-
炎症微环境:
- 退变椎间盘释放的趋化因子(如CCL5)和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可诱导神经末梢长入深层纤维环,与疼痛产生相关。
-
生物力学代偿:
- 椎间隙高度降低导致小关节突应力增加和黄韧带肥厚,可能引发继发性椎管狭窄。
临床表现
-
无症状退变:
- 影像学可见Modic改变、黑间盘征或膨出,但无神经压迫体征时通常无特异性症状。
-
疼痛相关表现:
- 机械性疼痛:椎间盘源性腰痛多表现为L4-L5/S1水平深部钝痛,久坐或轴向负荷后加重;
- 神经根性疼痛:仅发生于合并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时,遵循特定皮节分布;
- 椎间盘炎性疼痛: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伤害性疼痛,夜间痛醒现象罕见。
-
功能受限:
- 严重退变合并脊柱失稳时可出现姿势代偿性侧弯或步态异常。
参考文献:《中华骨科杂志》、《Spine》期刊文章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当前医学研究和理解整理而成,具体个案诊断需结合临床检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