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编码1B10
子码范围1B10.0 - 1B10.Z
关键词
索引词Tuberculosi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同义词respiratory tuberculosis、pulmonary tuberculosis、pulmonary TB、tuberculosis of lung、lung TB - [tuberculosis]、lung TBC - [tuberculosis]、pulmonary TBC、bronchopulmonary TB - [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of respiratory tract、apex TB - [tuberculosis] infection、apex TBC - [tuberculosis] infection、respiratory tuberculosis NOS、respiratory TB - [tuberculosis]、chest tuberculosis、caseating tuberculoid granuloma、caseous tubercle、degeneration tuberculosis、phthisis、apexTB[结核]感染、apexTBC[结核]感染、肺TB、呼吸系统结核NOS、呼吸道TB[结核病]、胸腔结核、肺结核、肺TBC[结核]、肺TB[结核]、结核干酪样肉芽肿、干酪样结核结节、退行性结核、痨病、肺TBC、支气管肺TB[结核]、呼吸道结核病、呼吸道结核、肺结核病
缩写TB
别名肺痨、白色瘟疫、消耗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8Z63 上呼吸道
XA58F6筛窦XA7PX5鼻咽侧壁XA7WQ4鼻软骨XA6QY3咽旁隙XA21P9鼻咽前壁XA7AE7声门XA2RH5喉XA91G8额窦XA53X2鼻前庭XA7W35咽隐窝XA7S05环状软骨XA7SZ3楔状软骨XA73G2环甲关节XA9AZ1鼻咽XA4DV7会厌前面XA9P89咽后隐窝XA0AF3杓状软骨XA8N50杓状会厌襞喉面XA0NK8喉软骨XA0659鼻咽上壁XA4U67蝶窦XA8D47鼻中隔XA1R64上颌窦XA3523鼻窦XA2383环杓关节XA43C9鼻腔XA8817鼻甲XA4CN5鼻黏膜XA6YH7鼻腔的结缔组织、皮下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4BR4鼻咽后壁XA9ZY9会厌XA1PB3声门上喉部XA2716甲状软骨XA5AS8腺样体XA25B1声门下喉XA8U54会厌后面XA3299声带XA9907杓状会厌襞XA3HQ4鼻弓静脉XA07R2 下呼吸道
XA7L34肺下叶XA9941左肺上静脉XA1B59胸膜脏层XA7SG3颈段气管XA6WT9叶间动脉XA8FY4肺静脉XA2UD3左肺XA1WN5左肺静脉XA5437细支气管XA57M6肺XA41F3右下肺静脉XA41Z3右下叶支气管XA61M6支气管XA1QM3右中叶支气管XA4565肺小舌XA5772肺泡XA4530副右肺静脉XA2AT1小叶间动脉的出球微动脉XA26H1气管XA8TW3左下肺静脉XA3713肺动脉干XA9TC5主支气管XA8JM5下叶,支气管XA7EZ3右肺XA2S57小叶间动脉XA2PV7肺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9HN5肺上叶XA90M2肺叶XA4U64肺部动脉XA6F58左上叶支气管XA4RN3胸段气管XA8Z62肺实质XA6VA2左肺门XA7RC6胸膜壁层XA37W0上叶,支气管XA86L0右肺静脉XA4JA0隆突XA2XH5左下叶支气管XA0F36肺毛细血管XA8Z30右上叶支气管XA5TT2胸膜XA1SF4肺静脉共同左侧支XA3L52右主支气管XA4646肺血管床XA1K94中叶,支气管XA1N36肺中叶XA5FV2左主支气管XA29Y4右肺门XA05T2右上肺静脉关联情况
MG52.0 耐药分枝杆菌
MG52.01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2.02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0Y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0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呼吸系统结核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呼吸系统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或其复合群中的其他细菌,包括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以及M. pinnipedii感染引起的一种进行性或慢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
- 呼吸系统结核的主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此外,该病也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内的其他成员引起,这些细菌在基因上与结核分枝杆菌高度相似。
- 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在易感个体中定植并引发感染。
-
宿主因素:
- 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及其毒力,更关键的是宿主免疫系统的状态。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入侵的结核菌不能被有效清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以及其他免疫力受损者。这些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弱,对结核分枝杆菌更加敏感,因此成为高风险群体。
-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含有结核杆菌的微小液滴,健康人吸入后可能受到感染。
- 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拥挤的生活空间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
病理生理机制:
- 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后,首先激活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于感染区域。如果机体免疫力较强,则可形成肉芽肿结构将病原体局限化;反之,则可能导致病灶扩散及空洞形成,进而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
- 肉芽肿中心常可见到干酪样坏死物质,这是结核病变特有的病理表现之一,称为“干酪样结核结节”。
病理机制
-
免疫应答:
- 初次接触结核杆菌时,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决定性作用。CD4+ T辅助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展示的结核抗原,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促进巨噬细胞活化以吞噬杀灭病原体。
- 若此过程未能彻底清除细菌,则会形成包含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在内的肉芽肿结构。其中,中央区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凝固性坏死,即所谓的“干酪样”变化。
-
病变进展: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病变,从局灶性炎症到广泛分布的浸润影不等。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渗出性改变(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增高)、增殖性结节、纤维化条索及空洞形成。
- 当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会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如淋巴结、骨骼甚至脑膜等处出现继发性结核病灶。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感。随着病情进展,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低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以及持续性咳嗽。
- 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体检时可闻及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异常。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