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3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
编码1C60.2
关键词
索引词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3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TB、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临床3期合并结核
同义词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3 associated with TB
缩写HIV感染3期合并TB、艾滋病3期合并结核
别名HIV感染三期合并结核病、艾滋病三期合并结核、HIV三期合并结核、艾滋病病毒感染三期合并结核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三期合并结核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G30 慢性疼痛
MG30.62
慢性口腔颌面部神经痛MG30.20
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41
慢性血管源性内脏痛MG30.5
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Y
其他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Z
未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02
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痛MG30.42
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MG30.50
慢性中枢神经性疼痛MG30.0
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Y
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Z
未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40
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31
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Y
其他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Z
未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11
癌症治疗后慢性疼痛MG30.04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MG30.64
与稳态紊乱或非药物治疗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5
与颅或颈部血管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3
与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3
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Y
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Z
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2
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继发性骨骼肌肉疼痛MG30.03
慢性原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
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Y
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Z
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21
手术后慢性疼痛MG30.67
与某种物质或其停用有关的慢性头痛MG30.10
慢性癌痛MG30.30
持续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61
慢性牙痛MG30.51
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MG30.4
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Y
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Z
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00
慢性原发性内脏痛MG30.1
慢性癌性疼痛MG30.1Y
其他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1Z
未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01
慢性广泛疼痛MG30.2
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Y
其他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Z
未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66
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关联情况
MG30.66
脓胸MG30.66
腹泻1D01 感染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1D01.00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1D01.1
真菌性脑膜炎1D01.Y
其他特指的感染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1D01.Z
感染性脑膜炎,未特指的1D01.2
寄生虫或原虫性脑膜炎1D01.0
细菌性脑膜炎1D01.0Y
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1D01.0Z
未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1D01.3
良性复发性脑膜炎1D01.3
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A40.0 细菌性肺炎
CA40.08
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3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CA40.00
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CA40.0Y
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Z
未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7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6
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1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炎CA40.02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CA40.05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CA40.04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4B00 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
4B00.11
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Y
其他特指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4B00.10
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01
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1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1Z
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00
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Z
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Z
过度体重下降4B00.0Z
毛状白斑 贫血或其他红细胞疾患
3A00.01
慢性出血后贫血3A01.3
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Y
其他特指的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Z
未特指的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20.5
Evans综合征3A02.4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72.0
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0Y
其他特指的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0Z
未特指的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03.40
获得性吡哆醇缺乏性贫血3A81
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81.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81.Z
未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60.1
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10.1
腺苷脱氨酶过多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03.3
铜缺乏性贫血3A81.1
过度输血或违规增血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3A01.2
低摄入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51.4
复合杂合子镰状细胞疾患伴危象3A51.8
氧亲和力低的血红蛋白3A02.0
遗传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21.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A01.1
新生儿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61.1
慢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20.4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A81.0
低氧(包括高海拔)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3A51.7
高亲和力血红蛋白病3A51.9
血红蛋白O病3A01.0
遗传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4
肠道疾病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0
恶性贫血3A02.3
肠道吸收减少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51.6
血红蛋白D病3A00.3
需求增加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
缺铁性贫血3A00.Y
其他特指的缺铁性贫血3A00.Z
未特指的缺铁性贫血3A71.0
肿瘤引起的贫血3A70.12
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80
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80.Y
其他特指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80.Z
未特指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51.B
血红蛋白C/β地中海贫血复合杂合子--
溶血性贫血3A4Z
未特指的溶血性贫血3A10.3
家族性假性高钾血症3A03.42
获得性硫胺素缺乏性贫血3A01.5
药物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51.1
镰状细胞病不伴危象3A00.2
吸收减少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1
低摄入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81.2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3A61.0
急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20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20.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20.Z
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03.5
获得性维生素A缺乏性贫血3A20.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抗体型--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3A2Z
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3A50.03
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型α0地中海贫血3A20.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混合型,冷抗体型和温抗体型3A51.A
血红蛋白E病3A70.10
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10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10.Y
其他特指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10.Z
未特指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50.00
轻型α地中海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Z
未特指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91
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71
慢性病引起的贫血3A71.Y
其他特指的慢疾病引起的贫血3A71.Z
慢性病引起的贫血,未特指的3A51.0
镰状细胞特性3A03.4
获得性其他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3A03.4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其他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3A50.2
β地中海贫血3A02.2
需求增加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10.0
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10.0Y
其他特指的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10.0Z
未特指的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51.5
血红蛋白C病3A03.41
获得性核黄素缺乏性贫血3A60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0.Z
未特指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9Y
其他特指的贫血或红细胞疾患3A9Z
贫血或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3A72
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Z
未特指的铁粒幼细胞贫血3A03.1
蛋白缺乏性贫血3A51.3
复合杂合子镰状细胞疾患不伴危象3A03
其他营养性或代谢性贫血3A03.Y
其他或未特指的营养或代谢性贫血3A94
急性出血后贫血3A03.6
获得性维生素E缺乏性贫血3A50
地中海贫血3A50.Y
其他特指的地中海贫血3A50.Z
未特指的地中海贫血3A70.0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21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21.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21.Z
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50.4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症3A03.0
遗传性乳清酸尿症3A6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1.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1.Z
未特指的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红细胞增多症3A8Z
未特指的红细胞增多症3A90
急性病贫血3A70
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Z
未特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3A10.0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50.3
δ,δ-β或γ-δ-β地中海贫血3A50.0
α地中海贫血3A50.0Y
其他特指的α地中海贫血3A50.0Z
未特指的α地中海贫血3A51.2
镰状细胞病伴危象3A92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01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Y
其他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Z
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2.1
低摄入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21.2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3A60.0
先天性非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50.1
α地中海贫血相关综合征3A03.2
坏血病性贫血3A10.2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A20.3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3A93
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70.1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1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1Z
未特指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2.01
遗传性综合征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A71.1
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贫血3A70.11
其他外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3A72.00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21.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3A50.01
地中海贫血α链变异3A71.2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3A20.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3A73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3A0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2.Y
其他特指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2.Z
未特指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0.0
失血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0Z
失血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未特指的3A50.02
血红蛋白H病(包括– α/– –)--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3A1Y
其他特指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3A80.0
原发性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营养性或代谢性贫血3A72.1
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51
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3A51.Y
其他特指的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3A51.Z
未特指的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3A51.Z
潜伏性结核 感染相关性关节病
FA10.2
关节真菌感染FA12.3
寄生虫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
反应性关节病FA11.Y
其他特指的反应性关节病FA11.Z
未特指的反应性关节病FA11.1
继发于免疫接种的关节病FA12.1
病毒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0
肠旁路术后关节病FA10.0
关节细菌感染FA12
感染后关节炎FA12.Y
其他特指的感染后关节炎FA12.Z
未特指的感染后关节炎FA13
感染性脊柱关节炎FA1Y
其他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FA1Z
未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FA12.0
细菌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2
继发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关节病FA10.1
关节病毒感染FA10
关节直接感染FA10.Z
未特指的关节直接感染FA12.2
真菌性感染后关节炎FA12.2
唇或口腔黏膜念珠菌病MG52.0 耐药分枝杆菌
MG52.01
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2.02
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0Y
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
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0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3B64 血小板减少症
3B64.00
先天性非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3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1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
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Z
未特指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0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0Z
未特指的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Z
未特指的血小板减少症3B64.12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01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1B11 神经系统结核
1B11.3
脑结核性肉芽肿1B11.2
脑膜结核瘤1B11.0
结核性脑脊膜炎1B11.1
结核性脑膜脑炎1B11.Y
神经系统其他特指部位的结核1B11.Z
未特指的神经系统结核1B12 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结核
1B12.1
眼结核病1B12.5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1B12.4
肌肉骨骼系统结核1B12.4Y
肌肉骨骼系统其他特指部位的结核1B12.4Z
未特指的肌肉骨骼系统结核1B12.41
结核性肌炎1B12.7
消化系统结核病1B12.0
心脏结核病1B12.40
骨结核病或关节结核病1B12.8
皮肤结核病1B12.Y
其他特指器官或部位的结核1B12.3
内分泌腺结核病1B12.6
周围淋巴结结核病1B12.2
耳结核病1B12.2
感染性肌炎1B13 粟粒性结核
1B13.0
单个特指部位的急性粟粒性结核1B13.1
多部位的急性粟粒性结核1B13.2
急性粟粒性结核,未特指部位1B13.Y
其他特指的粟粒性结核1B13.Z
未特指的粟粒性结核1B10 呼吸系统结核
1B10.1
呼吸道结核病,未确诊病例1B10.Z
呼吸道结核病,未提及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1B10.0
呼吸道结核病,确诊病例DA0C.3 坏死性牙周病
DA0C.30
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DA0C.31
坏疽性口炎DA0C.3Y
其他特指的坏死性牙周病DA0C.3Z
未特指的坏死性牙周病DA0C.3Z
其他或不明原因的发热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是指在HIV感染进展到临床3期(中度免疫抑制)阶段时,患者同时患有结核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HIV感染的分期标准,临床3期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为特征,例如口腔念珠菌病、肺结核、严重细菌感染等,此阶段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通常介于200-500个/μL之间。在此背景下并发结核病,表明患者体内存在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且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结果综合诊断。
病因学特征
-
免疫系统受损机制:
- HIV病毒通过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当CD4+ T细胞计数降至200-500个/μL时,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控制能力显著降低。
- 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依赖功能性巨噬细胞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HIV感染可同时损害这两种机制,导致潜伏性结核感染再激活或新近感染快速进展为活动性疾病。
-
感染途径与易感因素:
- 结核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HIV感染者因细胞免疫缺陷,暴露后更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 合并危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拥挤、既往结核感染未彻底治愈、未接受结核预防性治疗等。
-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差或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可能增加结核病发病风险。
病理机制
-
双重感染相互作用:
- HIV感染加速结核病进展:CD4+ T细胞减少导致肉芽肿形成障碍,结核分枝杆菌更易扩散至肺外器官。
- 结核病加重HIV病程:活动性结核病引起的慢性炎症可促进HIV病毒复制,进一步降低CD4+ T细胞计数。
-
临床表现多样化:
- 肺部结核仍是主要类型,但HIV感染者中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结核、粟粒性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免疫正常人群。
- 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发热(≥2周)、夜间盗汗、体重减轻超过10%、慢性咳嗽;部分患者可能以乏力、贫血或淋巴结肿大为唯一表现。
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金标准)、分子检测(如Xpert MTB/RIF)是确诊结核病的关键。HIV感染者痰菌阴性比例较高,需重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组织活检。
- 免疫学评估: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CD4+ T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测定为必要项目。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提示肺结核特征(如上叶浸润、空洞),但HIV感染者常表现为不典型影像(如中下叶浸润、淋巴结肿大)。
-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及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丁香园《HIV感染合并结核感染150例临床诊治分析》、知网百科《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