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2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
编码1C60.1
关键词
索引词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2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艾滋病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临床2期合并结核
同义词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2 associated with TB
缩写HIV-2TB、HIV-2期TB
别名HIV二期合并结核、艾滋病二期合并结核、艾滋二期结核、HIV二阶段结核病、艾滋病二阶段结核病、艾滋二阶段结核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G30 慢性疼痛
MG30.62慢性口腔颌面部神经痛MG30.20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41慢性血管源性内脏痛MG30.5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Y其他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Z未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02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痛MG30.42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MG30.50慢性中枢神经性疼痛MG30.0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Z未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40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31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Y其他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Z未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11癌症治疗后慢性疼痛MG30.04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MG30.64与稳态紊乱或非药物治疗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5与颅或颈部血管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3与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3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2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继发性骨骼肌肉疼痛MG30.03慢性原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21手术后慢性疼痛MG30.67与某种物质或其停用有关的慢性头痛MG30.10慢性癌痛MG30.30持续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61慢性牙痛MG30.51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MG30.4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00慢性原发性内脏痛MG30.1慢性癌性疼痛MG30.1Y其他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1Z未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01慢性广泛疼痛MG30.2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Y其他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Z未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66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关联情况
MG30.66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A81 脂溢性皮炎及相关疾病
EA81.1头皮脂溢性皮炎EA81.0面部脂溢性皮炎EA81.Y其他特指类型或分布的脂溢性皮炎EA81.Z未特指的脂溢性皮炎EA81.Z口腔溃疡 上呼吸道疾患
CA0H.3喉水肿CA06.1急性会厌炎CA09.2慢性咽炎CA05.0急性喉炎CA0B隐匿性鼻窦综合征CA08.3血管舒缩性鼻炎CA09.0慢性鼻炎CA0J鼻息肉CA0J.Y其他特指的鼻息肉CA0J.Z未特指的鼻息肉CA05.2急性喉气管炎CA08.02屋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CA06.0急性梗阻性喉炎CA08.10伴嗜酸细胞非变应性鼻炎CA04急性咽喉炎CA0H.4喉痉挛CA0H.1声带或喉息肉CA08.01其他季节性变应原引起的变应性鼻炎CA08.1非变应性鼻炎CA08.1Y其他特指的非变应性鼻炎CA08.1Z未特指的非变应性鼻炎CA08.0变应性鼻炎CA08.0Z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CA0D鼻中隔偏曲CA02.1急性病毒性咽炎CA02.1Y其他特指的急性病毒性咽炎CA02.1Z未特指的急性病毒性咽炎CA0K.1扁桃体周围脓肿CA02急性咽炎CA02.Y其他特指的急性咽炎CA02.Z未特指的急性咽炎CA0A慢性鼻窦炎CA0A.Y其他特指的慢性鼻窦炎CA0A.Z未特指的慢性鼻窦炎CA07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A02.0其他细菌引起的急性咽炎CA0H声带或喉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A0H.Y其他特指的声带或喉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A0H.Z未特指的声带或喉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A08.2混合性鼻炎CA02.10腺病毒引起的咽炎CA0Y其他特指的上呼吸道疾患CA0Z未特指的上呼吸道疾患CA00急性鼻咽炎CA0F.1腺样体肥大CA05急性喉炎或气管炎CA08血管舒缩性或变应性鼻炎CA03.0链球菌性扁桃体炎CA07.1多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A0G慢性喉炎或喉气管炎CA03急性扁桃体炎CA03.Y其他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CA03.Z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CA0F.0扁桃体肥大CA0C鼻或鼻窦囊肿或黏液囊肿CA0A.0Samter综合征CA06急性梗阻性喉炎或会厌炎CA06.Z未特指的急性梗阻性喉炎或会厌炎CA09慢性鼻炎、鼻咽炎或咽炎CA0E鼻甲肥大CA0F.3扁桃体肥大伴腺样体肥大CA01急性鼻窦炎CA0F慢性扁桃体或腺样体疾病CA0F.Y其他特指的慢性扁桃体或腺样体疾病CA0F.Z未特指的慢性扁桃体或腺样体疾病CA05.1急性气管炎CA0K.0咽后或咽旁脓肿CA0J.0息肉样鼻窦退行性变CA0H.2声带结节CA08.00花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CA0K上呼吸道脓肿CA0K.Y其他特指的上呼吸道脓肿CA0K.Z未特指的上呼吸道脓肿CA0H.5喉狭窄CA07.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部位未特指CA09.1慢性鼻咽炎CA08.03其他变应性鼻炎CA0H.0声带或喉麻痹CA0H.0过度体重下降CA0H.0甲癣CA0H.0潜伏性结核CA0H.0唇炎1E91 带状疱疹
1E91.41急性疱疹性膝状神经节炎1E91.0带状疱疹不伴并发症1E91.4带状疱疹所致急性脑神经病变1E91.4Y带状疱疹所致其他特指的急性脑神经病变1E91.4Z未特指的带状疱疹所致急性脑神经病变1E91.2播散性带状疱疹1E91.1眼带状疱疹1E91.5疱疹后多神经病变1E91.3带状疱疹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E91.Y带状疱疹伴其他特指的并发症1E91.Z带状疱疹,未特指的1E91.40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病变MG52.0 耐药分枝杆菌
MG52.01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2.02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0Y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0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1B11 神经系统结核
1B11.3脑结核性肉芽肿1B11.2脑膜结核瘤1B11.0结核性脑脊膜炎1B11.1结核性脑膜脑炎1B11.Y神经系统其他特指部位的结核1B11.Z未特指的神经系统结核1B12 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结核
1B12.1眼结核病1B12.5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1B12.4肌肉骨骼系统结核1B12.4Y肌肉骨骼系统其他特指部位的结核1B12.4Z未特指的肌肉骨骼系统结核1B12.41结核性肌炎1B12.7消化系统结核病1B12.0心脏结核病1B12.40骨结核病或关节结核病1B12.8皮肤结核病1B12.Y其他特指器官或部位的结核1B12.3内分泌腺结核病1B12.6周围淋巴结结核病1B12.2耳结核病1B13 粟粒性结核
1B13.0单个特指部位的急性粟粒性结核1B13.1多部位的急性粟粒性结核1B13.2急性粟粒性结核,未特指部位1B13.Y其他特指的粟粒性结核1B13.Z未特指的粟粒性结核1B10 呼吸系统结核
1B10.1呼吸道结核病,未确诊病例1B10.Z呼吸道结核病,未提及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1B10.0呼吸道结核病,确诊病例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处于其疾病进展中的第二阶段(依据临床症状及免疫状态综合判定),并同时存在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活动性结核病。该类目下患者的免疫系统已因HIV感染出现显著功能下降(通常CD4+ T淋巴细胞计数介于200~500个/μL),但尚未达到艾滋病定义标准(CD4+ <200个/μL或出现特定机会性感染)。HIV感染临床分期需结合临床症状、CD4+ 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综合评估,而第2期患者因中等程度免疫抑制,结核病复发或新发感染风险显著升高,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病因学特征
-
免疫功能受损机制:
- HIV感染导致CD4+ 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及功能异常,削弱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免疫应答。
- 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再激活是主要发病途径,新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也更易快速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 免疫监视功能缺陷促进结核杆菌血行播散,增加肺外结核风险。
-
病理生理诱因:
- 双向协同作用:HIV感染加速结核病进展,活动性结核病可通过慢性炎症激活HIV病毒复制,形成恶性循环。
- 高危环境因素:人群密集场所(如监狱、医疗机构)、营养不良、结核病暴露史等是共感染的重要诱因。
- 宿主遗传因素:HLA基因多态性等可能影响个体对两种病原体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病理机制
-
免疫反应改变:
- CD4+ T细胞介导的Th1型免疫应答(如γ-干扰素分泌)减弱,导致巨噬细胞杀菌能力下降及肉芽肿结构不完整。
- 结核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但无法完全弥补CD4+ T细胞缺陷。
-
病原体特性:
-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形成原发感染,HIV感染者的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能力降低,利于菌体定植。
- 菌体脂质成分(如索状因子)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加速局部组织破坏。
-
病变特点:
- 肺部病变:多见浸润性病灶伴空洞形成,但HIV感染者常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 肺外病变: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及播散性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HIV阴性人群。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全身消耗症状:持续性低热、夜间盗汗、6个月内体重下降>10%更具提示意义。
- 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咳嗽(≥2周)是核心表现,但HIV感染者咳痰、咯血等典型症状可能缺如。
- 肺外表现: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尤其颈部)、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或腹腔结核(腹水、肠梗阻)需高度警惕。
-
实验室检查异常:
- 免疫指标:CD4+ T细胞计数多介于200~500个/μL,病毒载量通常>10,000 copies/mL。
- 炎症标志物:血清ADA(腺苷脱氨酶)升高对结核性脑膜炎或浆膜腔结核有辅助诊断价值。
- 病原学检测:痰抗酸染色阳性率随CD4+降低而下降,需联合GeneXpert MTB/RIF或培养提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Fields Virology》、《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丁香园相关临床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