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urinary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24
子码范围GB40 - GC2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the urinary system
同义词urinary tract disease NOS、泌尿道疾病NOS
缩写USD、US-Diseases
别名泌尿道疾病、泌尿系疾病、泌尿疾病、尿路疾病、泌尿病症、Urinary-System-Diseases、Urinary-Tract-Diseases

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的各类病理状态。这些疾病可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如尿频、尿急、血尿、腰痛等,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败血症或休克。根据受影响的具体部位和病因,泌尿系统疾病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结石相关疾病(如肾结石)、肿瘤(如膀胱癌)及先天性异常(如多囊肾病)等。


二、医学定义

泌尿系统作为人体主要排泄系统之一,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并生成尿液以排除体外。其功能障碍通常源于结构损伤、炎症反应或其他生理过程失衡。具体而言:

  • 肾脏:承担着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电解质调节及酸碱平衡的重要角色;当发生病变时,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损伤。
  • 输尿管:负责将尿液从肾脏输送至膀胱;狭窄或梗阻问题常引起尿路积水。
  • 膀胱:储存尿液直到排出体外;感染或神经控制失调可能导致储尿功能障碍。
  • 尿道:是尿液最终排出体外的通道;男性尿道较长易受感染,女性较短但更靠近肛门增加了细菌上行感染的风险。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感染因素

    • 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可通过不同途径侵入泌尿系统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 尤其常见的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而复杂性尿路感染则可能涉及更多种类致病菌甚至耐药菌株。
  2. 解剖结构异常

    • 先天性缺陷如马蹄肾、双输尿管等增加了感染风险。
    • 后天因素如手术后瘢痕组织形成亦可造成管道狭窄或闭塞。
  3. 代谢紊乱

    • 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因素促进结石形成。
    •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易于并发尿路感染。
  4.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直接损害肾脏结构。
    • 艾滋病毒感染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更易遭受机会性病原体侵袭。
  5. 生活方式与环境暴露

    • 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增加感染几率。
    • 某些职业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也可能对泌尿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虽然泌尿系统疾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但特定类型的感染性疾病确实存在明确的传播途径:

  • 性传播: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可经性行为传播引起尿道炎。
  • 医源性传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或治疗时有可能引入外界污染物。
  • 垂直传播:母亲患有某些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时,新生儿通过产道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继发感染。

此外,以下人群被认为是患泌尿系统疾病风险较高的群体:

  • 孕妇
  • 未绝经妇女
  • 有家族遗传史个体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
  • 长期卧床不起者

依据来源:《实用内科学》、《哈里森内科学手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泌尿系统健康指南、国内外权威医学期刊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