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1:43:29
编码DA42.0

关键词

索引词Autoimmune gastritis、自身免疫性胃炎
缩写Autoimmune-Gastritis
别名自身免疫性胃病、AIG、Type-A-Gastritis

自身免疫性胃炎(DA42.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 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感、早饱感(常见,60%-80%)。
    • 上腹隐痛或不适(高,70%-90%),与胃酸分泌减少及胃动力异常相关。
  2. 贫血相关症状

    •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指甲脆裂、脱发(高,50%-70%),因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
    • 恶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舌炎(Hunter舌炎)、周围神经病变(麻木、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较少见,10%-30%)。
  3. 其他全身症状

    • 体重下降(30%-50%),因长期食欲减退及吸收不良。
    • 皮肤苍白、心悸(与贫血相关,20%-4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实验室特征

  1. 血清学标志物

    • 抗胃壁细胞抗体(PCA)阳性(高,80%-90%),特异性强。
    • 抗内因子抗体(IFA)阳性(较低,20%-30%),但特异性接近100%。
    • 胃泌素-17(G-17)升高(高,70%-90%),因胃酸缺乏反馈性刺激胃窦G细胞增生。
    • 胃蛋白酶原Ⅰ(PGⅠ)降低,PGⅠ/PGⅡ比值下降(高,80%-95%),反映胃体黏膜萎缩。
  2. 血液学异常

    • 缺铁性贫血(血清铁、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60%-80%)。
    • 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恶性贫血时,20%-40%)。

影像学与内镜特征

  1. 内镜表现

    • 胃体/胃底黏膜萎缩(“逆萎缩”模式,胃体萎缩而胃窦相对保留,高,80%-95%)。
    • 假性息肉样隆起(残留胃底腺黏膜,30%-50%)。
    • 黏着性黄白色黏液(难以冲洗,40%-60%)。
    • 增生性息肉(10%-30%,多见于胃体部)。
  2. 组织病理学

    • 胃体泌酸腺萎缩、肠上皮化生(高,90%-100%)。
    •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活动期全层炎症,70%-90%)。
    • 肠嗜铬样(ECL)细胞增生(线样或结节样增生,30%-50%)。

合并症与风险

  1.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
    • 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低风险,年发病率约2.8%),与长期高胃泌素血症相关。
  2. 胃癌风险
    • 较普通人群升高(风险比约3-5倍),尤其伴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3. 自身免疫共病
    • 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20%-30%)、1型糖尿病(10%-15%)、乳糜泻(5%-10%)。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综述:AIG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特征。
  2. 《Gastroenterology》2020年研究:AIG血清学标志物诊断价值。
  3. 日本《Digestive Endoscopy》2022年多中心研究:内镜特征与病理关联。
  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回顾性研究(2024年):AIG合并神经内分泌增生的发生率。

注:临床表现因病程阶段(早期/活动期/终末期)及合并症而异。免疫功能正常者症状可能较隐匿,需结合血清学及内镜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