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或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Unspecified Anaemias or other erythrocyte disorders
编码3A9Z
关键词
索引词Anaemias or other erythrocyte disorders、贫血或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贫血性情况NOS、原发性贫血NOS、多因素性贫血NOS、贫血NOS、慢性贫血、未特指的红细胞疾患 [possible translation]、未特指的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未特指的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贫血、输血依赖性贫血
缩写NOS-贫血、NOS-红细胞疾患
别名贫血、红细胞疾患
(3A9Z)贫血或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骨髓活检:
- 造血细胞增生程度评估(有核细胞比例<25%提示再生障碍倾向)
- 红系病态造血特征(如巨幼样变、环形铁粒幼细胞≥15%)
- 血红蛋白电泳:
- 排除血红蛋白病(HbA2>3.5%或HbF>1%提示地中海贫血)
- 骨髓活检: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血红蛋白持续低于阈值:
- 成年男性<130g/L,女性<120g/L(WHO标准)
- 儿童(6月-5岁)<110g/L,学龄儿童<115g/L
- 排除特定贫血类型:
- 铁蛋白>100μg/L(排除缺铁性贫血)
- 维生素B12>200pg/mL且叶酸>4ng/mL(排除巨幼细胞贫血)
- Coombs试验阴性(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
- 血红蛋白持续低于阈值: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组合:
- 皮肤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短(三者同时出现特异性>85%)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0×10⁹/L(提示骨髓衰竭)
- LDH>500U/L且结合珠蛋白<0.1g/L(提示隐性溶血)
- 形态学标志:
- 外周血异形红细胞>5%(裂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等)
- 症状组合: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全血细胞计数] A --> C[外周血涂片] B --> D[贫血形态学分类] D -->|小细胞性| E1[铁代谢检测] D -->|正细胞性| E2[网织红细胞计数] D -->|大细胞性| E3[维生素B12/叶酸] E2 --> F[网织红细胞>2%] F --> G1[溶血筛查] F --> G2[出血评估] E2 --> H[网织红细胞<1%] H --> I[骨髓检查] G1 --> J1[LDH/胆红素] G1 --> J2[Coombs试验] I --> K[细胞遗传学分析]
判断逻辑:
- 全血细胞计数:
- MCV<80fL:优先排查缺铁/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为关键)
- MCV>100fL:需查维生素B12/叶酸,若正常则考虑MDS
- 网织红细胞:
- 升高(>2%):提示溶血/失血,需查LDH/结合珠蛋白
- 降低(<1%):指向骨髓衰竭,需骨髓活检
- 骨髓检查:
- 红系比例<15%:提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 环形铁粒幼细胞≥15%: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红蛋白 | 男性<130g/L 女性<120g/L | 确诊贫血,需评估缺氧程度 | 分级干预:<60g/L需紧急输血 |
网织红细胞 | <50×10⁹/L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 骨髓活检+免疫抑制治疗评估 |
>150×10⁹/L | 溶血/失血代偿反应 | 溶血筛查+胃肠道内镜 | |
血清铁蛋白 | 30-100μg/L | 慢性病贫血特征 | 排查感染/肿瘤/风湿病 |
LDH | >500U/L | 提示细胞破坏:溶血/肿瘤溶解 | 结合胆红素/Coombs试验鉴别 |
结合珠蛋白 | <0.1g/L | 血管内溶血标志 | 查PNH克隆/CD55/CD59缺失 |
骨髓红系比例 | <15%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 胸腺CT+抗EPO抗体检测 |
血红蛋白电泳 | HbA2>3.8% | β-地中海贫血特征 | 基因检测确诊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优先排除可治性病因:
- 铁缺乏(铁蛋白<30μg/L)
- 维生素缺乏(B12<150pg/mL或叶酸<3ng/mL)
- 自身免疫性溶血(Coombs试验阳性)
- 警惕恶性疾病线索:
- 血涂片原始细胞≥2%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状 → PNH流式检测
- 未特指贫血确诊条件:
- 符合贫血标准 + 排除所有特定类型 + 病因未明 ≥3个月
参考文献:
- WHO《贫血诊断指南》(2021)
-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
- NCCN骨髓衰竭综合征指南(2023)
- 中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