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痛起来能让人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很多人一疼就想着“抽神经”,其实牙科治疗是分阶段的,不同程度的蛀牙有不同的应对方案,不是一疼就必须“杀神经”。
浅龋:牙齿“外衣”裂了?补好就行
浅龋是牙釉质(牙齿最外面的硬壳)被蛀出小裂缝,还没伤到里面的牙本质。这时候医生会用小钻头轻轻磨掉烂掉的部分,再用树脂材料补上——就像给牙齿“补补丁”,全程没痛感,一颗牙30分钟就能搞定。但有40%的人因为怕钻牙的声音拖着不去,结果小裂缝变成大龋洞,突破了牙釉质的保护。
中深龋:冷热刺激就疼?得给牙髓“降温”
如果龋洞快碰到牙髓(牙齿里的神经和血管),吃冷的热的会突然刺痛,这是牙齿在“报警”。此时要先“保护牙髓”:医生会用专门的药在牙髓外面铺一层保护垫,再配合抗炎药让敏感的牙髓“冷静下来”——就像给过热的发动机降温,这样70%的牙齿能避免“抽神经”。这个过程要2-3周,期间千万不能吃太烫或太冰的东西。
牙髓炎:自发疼、夜里疼?得清干净根管里的细菌
要是疼得突然发作,晚上更厉害,甚至连旁边的脸都跟着疼,说明细菌已经攻破牙髓了。这时候得做根管治疗:医生用显微镜和超声工具把烂掉的牙髓彻底刮干净,再用生物材料把根管填严实。全程打局部麻醉,感觉跟普通补牙差不多。规范治疗的牙齿,10年还能保留的有92%以上,再做个牙冠保护,使用寿命会更长。
留还是拔?看这几个关键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得考虑拔牙了:1. 牙根尖的阴影超过牙根1/3长度;2. 牙根尖肿得脸都凸起来;3. 牙根吸收了一半以上。强行保留可能会让感染扩散到面部,及时拔掉再种牙才是明智选择——就像烂树桩得挖掉才能保护森林,坏牙也得科学处理。
预防比治疗管用:守住这3件事
- 定期查牙:每半年去牙医那里做次检查,用探针和X光片早发现小龋洞,别等疼了再去;
- 用含氟牙膏:氟能让牙釉质的抗酸能力提升4倍,天天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防蛀;
- 应急处理:突然牙疼可以涂丁香油暂时缓解,但一定要在48小时内看医生,别拖着。
要注意,牙齿敏感不是“上火”!牙医通过冷热测试、敲一敲或者拍个片,3分钟就能判断病变阶段。早诊早治不仅能省钱,还能少遭罪——补个浅龋比做根管舒服多了,毕竟能保留牙髓的牙齿,用起来更“像自己的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