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转圈别硬扛!四步自测揪元凶+耳石症自救法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8 11:28:4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99字
转头或起身时突发眩晕的四大常见病因,重点科普耳石症的自救方法,并提供鉴别诊断指南,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避免误诊漏诊。
耳石症眩晕颈椎病梅尼埃病前庭功能
头晕转圈别硬扛!四步自测揪元凶+耳石症自救法

当你低头系鞋带、翻身起床时,突然觉得整个世界在转,像坐过山车一样——这可不是你的错觉。我们的平衡感靠耳朵、眼睛和身体的位置感知共同维持,一旦这套“平衡系统”出问题,就会引发让人崩溃的眩晕。今天就来拆拆眩晕背后的“罪魁祸首”。

耳石症:耳朵里的“小石头”闯祸了

在内耳这个平衡器官里,有一些碳酸钙小结晶,本来该老老实实地待在“椭圆囊斑”上。可如果因为外伤、老化或者耳朵生病,这些“小石头”掉出来溜进半规管,就会“捣乱”。当你动脑袋时,乱跑的耳石会碰到半规管里的“平衡感受器”(壶腹嵴),大脑收到的平衡信号就乱了。患者常说“一翻身,天花板都在转”,晕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还会有点眼球不自觉晃动。要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中,每100个就有3个多会得耳石症,女性风险是男性的2.5倍。

梅尼埃病:耳朵发出的“三重警告”

还有一种叫梅尼埃病的,是因为内耳“膜迷路”积水引发的。典型表现是“晕+耳鸣+耳朵听不清”三个症状一起出现——发作时晕20分钟到12小时不等,还会觉得一侧耳朵闷胀、耳鸣变响,听力时好时坏。最新研究发现,约78%的患者发作前压力大或者吃了太多盐。得警惕的是,这种病可能进展为永久听力损伤,早诊断很关键。

颈椎病:脖子传来的“红色信号”

现代人总低头刷手机,颈椎扛着“不该扛的重量”。当颈椎老化压迫到椎动脉时,给小脑供血的血管会变窄,引发“体位性眩晕”——比如转头时晕得更厉害。这类患者常觉得颈肩发僵、疼,转头时眩晕程度和脖子活动角度有关。拍片子会看到颈椎有骨质增生或者椎间孔变窄,但只有30%的颈椎病患者会出现眩晕。

脑血管意外:要警惕的“定时炸弹”

还有个“定时炸弹”得小心——脑血管意外。比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往往带着“脑干受损”的信号:突然一直晕,还出现看东西重影、说话不清楚或者手脚发麻。这类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问题,晕的时候还会有神经方面的症状(比如手脚不听使唤)。做CT血管造影能看到椎基底动脉变窄,及时溶栓能明显改善预后。

鉴别眩晕四步走

  1. 看晕多久:耳石症不到1分钟,梅尼埃病20分钟-12小时,脑血管问题一般是持续性
  2. 记伴随症状:耳鸣、耳聋提示耳朵问题;看东西重影、说话不清楚要小心脑干受累
  3. 看诱发动作:特定头位(比如翻身、低头)晕多是耳石症;脖子动时晕得更厉害要查颈椎
  4. 算风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先查血管问题;年轻人要警惕压力大等精神性眩晕

耳石症自救:Epley手法怎么操作?

如果是耳石症,试试Epley手法复位,步骤很简单:

  1. 坐着,头转向不舒服的那一侧(患侧)45度
  2. 快速躺平,头稍微往下垂15度
  3. 头往好的那一侧(健侧)转90度,保持30秒
  4. 整个身体往健侧翻,再保持30秒
  5. 慢慢坐起来,脖子往前低一点

每天做3次,83%的人有效。如果手法没用,可以考虑振动治疗或者半规管阻塞手术。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立刻就诊:

  • 晕的时候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了
  • 一直吐,还昏昏沉沉不清醒
  • 手脚发麻、没力气
  • 血压超过180/120mmHg
  • 一周晕超过3次

要精准找出眩晕的原因,需要做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测试和拍片子。第一次晕的人一定要早点去医院,通过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检查明确病因。早干预的话,85%的人能好得不错,千万别自己乱用眼前庭抑制剂(比如止晕药)。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