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选种植牙必看!科学流程详解助你十年咀嚼无忧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6 09:08:5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69字
现代种植牙全流程,涵盖术前评估、骨整合周期到最终修复阶段,结合最新口腔医学研究说明各环节耗时依据,帮助读者科学规划缺牙修复方案,强调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种植牙口腔健康牙齿修复
缺牙选种植牙必看!科学流程详解助你十年咀嚼无忧

缺牙不只是吃不好,还可能让旁边的牙慢慢歪掉、咬合变乱,引发一系列问题。种植牙是目前最接近天然牙的修复方式——通过人工牙根和牙槽骨长在一起,能实现长期的功能重建,用几十年都没问题。想做种植牙的人肯定好奇:要走哪些步骤?每步要等多久?下面就把种植牙的科学流程讲清楚。

术前评估:精准计划是关键

做种植手术前,得先做三维CT(比如锥形束CT,简称CBCT),精确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和密度——这一步能帮医生确定“人工牙根”该往哪放。现在用数字化导板技术,能把种植体的植入角度误差控制在1度以内,更安全。同时,医生还要查全身健康情况:比如有骨质疏松这类骨代谢问题的人,会特别问有没有吃相关药物;如果有牙周病,得先治好再种牙。这个阶段一般要2-4周,包括拍片子、治牙周病、设计治疗方案。

种植体植入:把“人工牙根”放进骨头里

现在的种植体用的是四级纯钛或钛锆合金,表面做了纳米级处理,能让骨细胞更快“贴”上去。上排后面的牙因为骨头比较松,经常要一起做上颌窦内提升术(把上颌窦底往上抬一点,增加骨量);下排因为血供好,恢复更快。2023年的研究显示,用“平台转移设计”的种植体,每年边缘骨头吸收能少0.5毫米,更耐用。植入后,一般上排要等4个月、下排等3个月让骨头长牢;如果做了骨增量手术(比如加骨粉),得等6个月以上。

骨整合期:等“人工牙根”扎根

种植体和骨头长在一起(专业叫“骨整合”)是最核心的一步——就像树扎根,不能有晃动。研究发现,如果种植体晃动超过150微米,就会破坏这个过程。所以术后3个月要严格吃软食,别用它咬硬东西;还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种植体周围发炎。这期间建议每6周查一次种植体稳不稳,用共振频率分析(简称RFA)监测骨结合的进度。

最终修复:戴上“新牙”,兼顾好用和好看

等种植体稳定性达到ISQ值65以上(ISQ是衡量种植体稳不稳的数值),就能开始做“牙冠”了。取模型的时候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比传统印模材料舒服,不会有恶心的感觉。戴临时牙的时候要调整咬合力,别太早用它咬东西,不然可能让刚长牢的骨头松掉。最终的全瓷牙用CAD/CAM技术做,边缘能贴合到20微米以内,既舒服又好看,和天然牙差不多。

加速恢复的新技术

最近几年,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简称PRF)、骨形态发生蛋白(简称BMP)这些新技术,让种植恢复更快——比如在骨增量手术中用PRF,能把愈合时间缩短20%。但这些技术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医生评估适应症,而且要去有口腔种植专科资质的机构做。不管选哪种方法,都得听专业医生的,别自己判断治疗时机。

总的来说,种植牙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从术前检查到最后戴牙,每一步都要精准。它的好处是像天然牙一样好用,但也需要耐心配合医生。不管是选常规流程还是新技术,找专业的口腔医生最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和安全。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