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缺了不仅没法好好嚼东西,还可能让旁边的牙移位、咬合乱掉。现在口腔修复有三种主要方法,得结合个人情况综合选。
可拆卸式义齿:经济灵活的基础方案
适合单颗到多颗后牙缺的人,尤其是牙槽骨萎缩比较厉害的。靠金属卡环固定在旁边牙上,能摘下来洗,清洁方便。
做起来快,大概2周就能好;价格便宜,差不多是种植牙的十分之一;对牙槽骨的形状要求不高。
刚戴的时候会觉得嘴里有异物感,可能说话有点不清楚;嚼东西的效率只有天然牙的4到5成,硬的食物没法啃;戴久了卡环压着的旁边牙可能会敏感,得每半年到一年找医生调一调。
固定义齿:稳定性与舒适性兼顾的选择
适合缺牙两边的牙都健康、牙周没问题的人。得把旁边牙磨掉一点(大概1到1.5毫米的牙釉质),做成“桥”一样的结构固定住。
嚼东西的效率能到天然牙的7到8成,体积小,戴起来没异物感,很快就能适应说话。
但得磨掉旁边健康牙的一部分,有可能继发蛀牙。2023年《口腔修复学杂志》研究显示,戴固定义齿10年的人,旁边牙蛀牙的概率比没修复的高18%,得长期盯着维护。
种植牙:功能恢复最全面的修复方式
适合牙槽骨高度至少8毫米、宽度至少5毫米,而且全身健康的人。得做手术把钛合金种植体放进颌骨里,让骨头和种植体长在一起。
2024年临床数据显示,种植牙5年成功率有95.7%,嚼东西的效率能恢复到天然牙的9成;不用磨旁边的牙,看起来像真牙,能用20年以上。
价格贵,是活动义齿的10到15倍;整个过程要4到9个月;糖尿病患者得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下才能做,严重骨质疏松的人要慎重。
临床决策指导原则
- 预算有限的:如果钱不多,而且牙槽骨条件不好,选活动义齿挺合适,但得每天认真清洁。
- 想要平衡功能的:旁边牙健康,又想嚼得好,可以选固定义齿,但得接受磨掉的牙体没法恢复。
- 看重长期效果的:如果经济允许,想用得久,种植牙其实更划算。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2023版《缺牙修复指南》,5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2年做一次锥形束CT,看看牙槽骨有没有吸收。不管选哪种修复体,都得定期维护:种植牙周围要用单束毛的间隙刷清洁;活动义齿的基托磨坏了要及时换;固定义齿每半年得让医生用专业工具检查。
去看医生时最好带上口腔全景片和咬合记录,三级医院的口腔修复科医生会用数字化扫描模拟不同方案的咬合效果。最终选什么方法,得结合口腔检查结果、全身健康情况和你自己的需求来定,别信那些不专业的宣传。
总的来说,后牙缺了怎么修,关键得找专业医生做全面评估,结合自身情况选最适合的。不管选哪种方法,定期维护都很重要,这样才能用得久、用得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