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运动时会突然出现耳鸣,这可能和身体供氧不足有关,尤其是贫血的人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讲讲背后的原因,以及该怎么应对。
运动耳鸣为啥和供氧有关?
当我们做中高强度运动(比如跑步、快速跳绳)时,身体耗氧量会比安静时多2-3倍。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是运氧的“主力”——如果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男性低于130g/L(也就是贫血),运氧能力会明显下降。这时候内耳的氧气供应可能降到临界值:内耳里的毛细胞对氧气变化特别敏感,一旦氧供降到正常的60%,就会发出异常电信号,引发耳鸣。而且贫血越严重,耳鸣可能越明显。
血流变化怎么影响内耳?
贫血的人血液会比健康人稀25%左右,这种变化会干扰内耳的微循环。运动时心脏泵血量增加50%-100%,稀血液流经耳蜗动脉时容易形成“乱流”;同时,贫血患者耳蜗附近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健康人慢18.7%,运动后血流阻力反而增加23%。这种“又快又堵”的矛盾血流,会让内耳里的淋巴液压力波动,刺激负责听觉的前庭蜗神经,导致异常放电,引发耳鸣。
营养不够会伤神经传导
缺铁不只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还会打乱神经外面的“保护套”(髓鞘)代谢;长期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则会影响神经递质(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的合成。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贫血(血红蛋白持续低于90g/L)的人,听觉神经的反应时间会比正常人慢0.8-1.2毫秒——这种神经传导的异常,也可能导致耳鸣。
遇到运动耳鸣该怎么办?
- 记录症状细节:下次运动时耳鸣发作,记一下当时的运动强度(比如快走了3分钟、跑步5分钟),还有有没有伴随乏力、头晕,这些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方便医生判断。
- 查营养指标:可以去医院测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水平,注意不同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可能不一样。
- 调整运动方式: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30岁就是190,心率保持在114-133左右);运动前后注意有没有不舒服,要是累得慌就及时停下来。
- 吃对营养:在医生指导下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红肉、动物肝脏、鸭血),同时搭配维生素C(比如橙子、草莓、青椒)和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奶、鱼肉)——比如吃瘦肉时配个橙子,能帮铁更好吸收。
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硬扛,及时去医院检查:
- 一次耳鸣持续超过10分钟;
- 运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平时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
- 眼白内侧的结膜颜色变浅(比如原来发红,现在发白);
- 指甲变脆、容易裂,或者月牙明显减少。
最后要提醒的是,运动耳鸣可能不只是贫血的问题。40岁以上的人除了查贫血,最好再做个颈动脉超声、测测动态血压,排除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等其他潜在病因。具体诊断得靠医生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来综合判断,不要自己随便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