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最近几年成了医学研究的热点。临床观察发现,大概35%的中度贫血患者,牙周组织破坏得更快;而长期有牙周炎症的人,贫血的概率比健康人高1.8倍。这种互相影响的机制,主要和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紊乱、营养代谢失衡这三个方面有关。
贫血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时,牙龈组织的氧气供应会减少40%左右,这会明显改变牙周微环境,带来几个问题:
- 牙龈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变慢,周期比正常长30%左右;
- 负责杀菌的中性粒细胞,移动到炎症部位的能力下降50%,释放抗菌物质的反应也变弱;
- 牙龈里的小血管会扩张代偿,但血流速度变慢,会影响抗菌物质的作用。
这种状态会打破牙周生物膜的平衡,有数据显示,中度贫血患者出现牙周附着丧失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1倍(95%置信区间1.6-2.8)。
牙周炎症对贫血的作用机制
长期的牙周感染会通过多种途径干扰造血功能:
- 炎症因子影响红细胞生成:牙周炎症产生的IL-6(一种炎症因子)会增多,抑制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
- 长期少量失血:每天牙周渗血大概0.3-1.0ml,一年下来丢失的铁有50-180mg;
- 影响营养吸收:炎症会让胃肠黏膜水肿,导致铁的吸收效率下降25%左右。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贫血患者,就算补了足够的铁,还是很难纠正——因为牙周炎症没控制住。
综合防控建议
口腔健康管理
- 刷牙方法:用声波震动牙刷(每分钟震动4万次左右),每天刷2次,每次2分钟;
- 辅助清洁:每周用2-3次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别长期用,不然会打乱口腔菌群平衡;
- 专业维护:每3-6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发现牙石及时处理。
营养干预措施
- 铁的补充:成年男性每天建议摄入12-15mg,女性18-20mg,要搭配维生素C一起吃,能促进铁吸收;
- 维生素C:每天吃100-200mg,最好从新鲜的水果、蔬菜里获取;
- 叶酸:每天补400微克,要注意和维生素B12协同作用,效果更好。
临床监测指标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同时检查牙周和血液参数:
- 牙龈持续出血超过2周;
- 结膜及甲床苍白,还伴随乏力症状;
- 血常规提示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0fl的低色素性贫血;
- 牙周探诊深度≥4mm,同时有附着丧失。
常见认知误区辨析
- 单纯补铁就能治贫血:没控制牙周感染的情况下补铁,反而可能加重牙龈局部的氧化应激反应;
- 怕洗牙伤牙:现在的超声洁牙机能量控制在0.5-2.0W/cm²的安全范围,不会损伤牙齿;
- 牙龈不疼就是健康:大概70%的牙周炎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疼痛症状。
健康管理方案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这些检查:
- 全口牙周探诊(测量每个牙6个位点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CAL);
- 血常规联合铁代谢指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 口腔微生物检测(针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
通过建立动态健康档案,能早期发现牙周与血液的关联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临床实践显示,把牙周基础治疗和营养干预结合起来,贫血纠正率能提高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