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持续红肿超过两周,得警惕牙周炎的风险。其实牙周炎是牙菌斑堆积引发的慢性感染,也是成年人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
刷牙方式与牙周健康
很多人常用的横向刷牙法,特别容易把牙龈刷得退缩,学会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很关键。具体操作要注意:把牙刷和牙齿成45度角,轻轻贴住牙龈与牙齿交界的牙龈沟,每次针对2-3颗牙,小幅度来回震颤清洁;每天早晚各刷一次,每次至少2分钟。牙间隙清洁也要讲究:牙线适合牙缝比较紧的人,要是牙龈萎缩导致牙缝变大,用牙缝刷更方便。
口腔清洁周期管理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普通成年人建议每年做1-2次专业洁治(洗牙)。如果牙结石堆积明显,得根据牙周检查结果调整洗牙频率。规范的龈上洁治(洗牙)加龈下刮治(深层清洁),能彻底清除菌斑;牙周探诊则能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洗完牙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牙齿敏感,一般2天内就能自行缓解。
饮食营养与牙周修复
吃得均衡对牙周组织修复很有帮助。红色食物比如番茄、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黄色的香蕉、芒果含钾丰富;深绿色的菠菜、西蓝花有叶酸,这些都可以多吃。吃饭时建议两边牙齿交替咀嚼,既能促进唾液分泌,还能维持咬合平衡。
疾病监测与专业干预
如果出现刷牙出血、牙龈流脓、牙齿移位等情况,说明牙周炎已经在进展了。这时候别自己乱用药,要赶紧去口腔科做系统检查。医生会通过牙周探诊、拍牙片等方法,准确评估牙槽骨吸收程度。治疗一般分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和长期维护三步,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进展。
预防性护理策略
建议建立口腔健康档案,记录牙龈出血情况、牙周探诊深度等数据。日常护理要注意:用有计时功能的牙刷保证刷够时间,用改良Stillman法按摩牙龈,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早上刷牙时如果牙龈出血,得特别重视——这是牙周有炎症的重要预警信号。
规范就医指导
要是发现牙齿“变长”(其实是牙龈萎缩暴露了牙根)、刷牙出血明显增多,最好3天内就诊。治疗后要建立定期维护制度,每3-6个月复查一次牙周状况。临床研究显示,坚持系统治疗的患者,牙周炎复发率能降低60%以上。
总之,牙周健康直接关系到牙齿的“寿命”,从日常正确刷牙、定期洗牙,到及时识别症状就医,每一步都不能忽视。只要做好预防和规范治疗,就能把牙周炎“挡在门外”,守住一口健康的牙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