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龈出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得了牙周炎?”但其实牙龈出血的背后,可能藏着更复杂的原因——它就像身体给你的“健康警示灯”,说不定是多个系统在“求救”。今天我们就来拆一拆这个常见症状的“隐藏原因”,帮你搞懂怎么应对。
局部刺激:口腔里的“细菌作乱”信号
牙菌斑是牙龈出血的“头号凶手”——如果牙菌斑在牙龈边缘堆了超过2天,这些细菌就会开始“搞破坏”:它们分泌的毒素会损伤牙龈里的毛细血管,让牙龈变得“脆弱易碎”,哪怕用软毛牙刷轻轻刷,也可能刷出血。有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牙龈沟里的炎症物质(比如前列腺素E2)比健康人多很多,会让牙龈的血管更容易“破”。
还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差不多每4个出血的人里,就有1个是因为刷牙太暴力!横着用力刷的劲儿,早超过了牙龈能承受的范围。建议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刷毛和牙面呈45度角,小幅度轻轻震颤着刷。至于牙缝,用牙线比只用牙刷好60%,能把邻牙缝里的菌斑清干净。
全身性疾病:身体其他系统的“求救信号”
每10个牙龈出血的人里,大概有1-2个是因为全身疾病引起的。比如血液系统的问题:血小板减少的人,血小板太少(低于50×10⁹/L)时,牙龈会自己渗血;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高),因为微血管变脆、血小板不好用,牙龈出血的风险也会变高。
内分泌变化也会影响——怀孕的女性里,6-7成会得妊娠期牙龈炎,因为雌激素变多,牙龈对细菌的反应更敏感。还有长期缺维生素C引发坏血病,一开始就会牙龈肿、出血;肝功能不好的人,因为凝血因子不够,牙龈也容易出血。
护理误区:你可能天天在犯的错
现代人常踩三个“护理坑”:一是天天用抗菌漱口水,反而打乱口腔菌群;二是随便买电动牙刷,用不对把牙龈“刷萎缩”;三是不用牙线,邻牙缝的菌斑越堆越多。尤其要注意含氯己定的漱口水,长期用可能让牙龈变肿,反而更爱出血!戴牙套的人,最好用正畸专用牙刷加牙缝刷,清洁得更干净。
还有,定期洗牙真的有用!每半年洗一次牙,能让牙龈出血的情况减少4成多。但如果本身容易出血,要先让医生评估能不能洗——洗牙时医生会先用工具检查牙周情况,确保安全。
就医指引:这种情况赶紧找医生
如果牙龈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者还伴有皮肤瘀斑、流鼻血,一定要重视!记住“先查口腔+再查全身”:先去口腔科查牙周(比如用探针检查、拍全景牙片),再做两个系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医生会通过检查牙龈下面的细菌、观察牙龈的血液循环,精准找到出血原因。如果反复出血,还要进一步查血小板功能、肝肾功能和内分泌情况。
总的来说,牙龈出血不是“小毛病”,它可能是口腔没清洁好的提醒,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你护理错了的结果。只要我们避开误区,正确刷牙用牙线,定期洗牙,遇到持续出血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及时就医,就能把这个“警示灯”熄灭,守住牙龈和全身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