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遇到过牙龈出血,还伴着喉咙里有血腥味的情况。有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问题越来越常见,其中有出血症状的情况占比不低。这种现象大多和口腔局部问题有关,但也可能提示全身健康风险,需要综合判断。
牙菌斑为什么会引发出血?
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上形成的“细菌团”,里面的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会刺激牙龈发炎。当牙菌斑堆积过多、超过身体防御能力时,牙龈里的小血管会变得更“脆弱”,容易渗血。晚上躺着睡觉的时候,渗出来的血会积在口腔后部,吞咽时可能进到食道里,早上起来就会觉得嘴里有铁锈味或血腥味。
怎么判断症状严不严重?
可以通过以下表现初步评估:
- 轻度:晨起有点血腥味,牙龈轻微发红,刷牙偶尔出血;
- 中度:出血变多,牙龈持续肿胀,可能形成牙周袋(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变深);
- 危险信号:没碰牙龈就自己出血,或伴随皮肤瘀斑、流鼻血等全身出血情况。
如果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一次出血量超过5ml(大概一口的量),一定要及时就医。据观察,约3成多患者因为忽视早期症状,导致问题加重。
在家能做什么缓解?
去医院前,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局部冷敷:用冷敷袋敷在脖子两侧的淋巴部位,每次15分钟,每隔1小时可重复,能收缩血管减少渗血; 口腔护理:用200ml温水加1/4茶匙小苏打(约小指甲盖量)、滴2滴薄荷精油,配成漱口液,每天含漱4-5次,帮助维持口腔菌群平衡; 饮食调整:吃软质食物,多吃猕猴桃、彩椒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每天摄入量比平时多50%就行。
去医院会做哪些检查?
口腔科就诊时,医生通常会做这些检查:
- 牙周评估:用牙周探针测牙龈沟深度,正常应≤3mm;
- 拍牙片:通过全景片看牙槽骨高度,健康牙槽骨应覆盖牙根上2/3;
- 凝血检查: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估凝血功能。
如果需要洁牙(超声波洗牙),设备温度会控制在37-40℃(和体温差不多),术后24小时内别吃太烫的食物,可吃点凉的流质食物缓解不适。
平时怎么预防?
做好这3点长期防护:
- 基础清洁:用电动牙刷配合冲牙器,能比普通方法多清除62%的牙菌斑;
- 选对牙膏:用含氟牙膏(氟化物浓度0.11%),牙龈敏感的话可配合脱敏牙膏;
- 定期监测: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检查,包括测牙龈出血情况。
这些误区要避开!
别做以下伤害牙龈的事: ✖️ 用酒精棉球压止血——会腐蚀口腔黏膜; ✖️ 自己吃止血药——可能掩盖全身潜在疾病; ✖️ 用硬毛牙刷使劲刷——会加重牙龈机械损伤。
总的来说,牙龈出血带血腥味大多是口腔局部问题引起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早发现、早处理,做好日常护理+定期检查,就能避免小问题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