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别拖!科学护理阻断牙齿脱落风险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10 09:20:26 - 阅读时长2分钟 - 918字
牙周炎引发牙龈退缩的病理机制,结合国际最新口腔研究成果,提供涵盖日常护理、专业干预及长期管理的科学方案,指导公众维护牙周健康。
牙周炎牙龈萎缩牙结石口腔卫生牙周治疗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探诊菌斑控制牙周手术
牙龈出血别拖!科学护理阻断牙齿脱落风险

牙周炎不是简单的“牙龈上火”,而是一场从牙龈到牙槽骨的“悄悄破坏战”——如果放任不管,牙齿的“地基”会慢慢被侵蚀,最终可能松动、脱落。

其实,当牙龈与牙齿出现异常分离,本质是牙周炎引发的免疫“失衡”:牙菌斑里的坏细菌会激活身体的防御系统,但这种防御反而会“误伤”自己的牙周组织。破坏是一步步推进的:初期牙龈内的结缔组织纤维断裂,形成“牙周袋”(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变深);接着支撑牙齿的牙槽骨会逐渐被“吸收”,牙齿的“地基”变弱;到最后,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

要抓住牙周炎的“早期求救信号”:最常见的是刷牙、咬苹果时牙龈出血,这说明牙龈微血管变“脆弱”了;随着炎症加重,牙龈会肿胀隆起;如果医生用探针检查,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正常是1-2毫米),就提示牙周袋已经形成。更要注意“静默型牙周炎”——约三分之一患者没有明显疼痛,但牙周组织一直在悄悄破坏,所以定期做牙科检查特别重要。

专业治疗有“三重防线”:首先是基础治疗,医生会用可视化设备精准清除牙根上的脏东西(比如牙石、菌斑),比传统方法更有效,牙周袋深度能多改善1.2毫米;如果有牙槽骨缺损,医生会通过再生手术加生物材料,帮助牙槽骨修复,术后半年骨高度平均能增加1.8毫米;必要时医生会用局部抗菌制剂,但一定要遵医嘱。

居家护理要做好“四件事”:选牙刷优先选有压力感应的高频震动款,研究显示这种牙刷能多清除27%的菌斑;用牙线要拉成“C”形贴住牙齿侧面,慢慢刮净牙缝;牙缝大的人可以用牙间隙刷;平时多吃新鲜果蔬,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自己可以记录牙龈出血的情况,如果发现牙龈明显往后缩,赶紧去看医生。

预防复发得“坚持科学管理”:治疗后每季度要去做专业牙周维护,一次至少30分钟;日常口腔护理要全年不间断,国际指南说这样能让复发风险降低近七成;如果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病,要一起管理——因为牙周炎和这些病会互相影响,管好全身病也能护好牙周。

牙周炎的破坏是“无声无息”的,但只要早发现(比如刷牙出血就重视)、找医生规范治疗,再坚持日常护理,就能守住牙齿的“地基”。牙齿要陪我们吃遍三餐四季,好好护着它们,才对得起每一口热饭、每一颗甜果。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