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突然刺痛?可能是牙本质敏感症在作怪!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1-16 10:25:3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16字
系统解析牙本质敏感症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详解机械磨损、化学侵蚀、物理冲击三大诱因,提供从基础护理到专业干预的阶梯式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牙齿防护体系。
牙本质敏感症牙釉质磨损牙龈退缩牙齿外伤脱敏护理刷牙方式牙周健康冷热刺激牙齿保护专业治疗
牙龈突然刺痛?可能是牙本质敏感症在作怪!

牙齿防护屏障的破坏机制

我们的牙齿表面有一层2-2.5毫米厚的牙釉质,它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就像牙齿的“保护壳”。可一旦这层“保护壳”受损,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小管(比头发丝还细,直径只有5-20微米)就会变成外界刺激的“传导通路”——研究发现,牙本质小管里有神经传导物质,敏感度比皮肤感受器高得多,所以冷热酸甜一刺激,就会酸痒或疼痛。

牙釉质受损主要有三个原因:

  1. 机械磨损:用硬毛牙刷横向“拉锯式”刷牙,伤害特别大。研究显示,不当刷牙方式每年能磨掉约0.2毫米牙釉质,相当于每次刷牙产生100次摩擦损伤。
  2. 化学侵蚀:pH值低于5.5的酸性物质(比如碳酸饮料、醋)会让牙釉质里的矿物质流失(脱矿)。实验发现,这些酸性饮品接触牙齿30秒,就会启动溶解过程。
  3. 物理冲击:咬坚果壳、骨头这类硬物时,瞬间压力能达到200牛顿(相当于20公斤重物压在牙齿上),容易让牙本质出现小裂缝。

牙龈退缩的连锁反应

现在牙龈退缩越来越年轻化,25-35岁的人群里,约30%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牙根部的牙骨质只有0.1-0.2毫米厚,比牙冠的牙釉质脆弱得多,一旦牙龈萎缩导致牙本质暴露,冷热酸甜这些刺激会直接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到牙髓(牙神经),马上就会酸或疼。

有牙周炎的人更容易牙齿敏感——炎症会让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得更快。研究发现,牙龈退缩超过2毫米时,敏感症状会明显加重,得赶紧找医生评估。

分级应对策略

基础护理:日常做好这几点

  • 用软毛牙刷(刷毛直径不超过0.15毫米),搭配抗敏感牙膏;
  • 用巴氏刷牙法(顺着牙齿生长方向刷),每次刷3分钟;
  • 吃了酸的东西(比如可乐、柠檬),等30分钟再刷牙或漱口(避免酸蚀后立刻摩擦牙釉质);
  • 用含氟漱口水(氟离子浓度不低于0.05%),帮牙釉质“补矿”。

专业治疗:严重时找医生

  • 脱敏剂涂抹:用含钾离子或氟化物的专业药膏,封闭牙本质小管;
  • 激光治疗:用低能量激光把牙本质小管“封起来”;
  • 树脂渗透:用微创方法填补牙釉质的小孔隙,减少敏感;
  • 膜龈手术:针对严重牙龈退缩的人,修复萎缩的牙龈。

预防为先:提前挡住伤害

  • 每6-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问题;
  • 晚上磨牙的人,戴咬合垫保护牙齿;
  • 吃了酸的东西后,用含碳酸氢盐的漱口水漱口(中和酸性);
  • 选带压力传感器的电动牙刷,避免刷牙太用力。

临床警示

如果牙齿持续疼超过72小时,或者咬东西时疼,可能是龋齿、牙髓炎这类严重问题。研究显示,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3个月内症状会明显好转,但要是拖着不治,可能会让牙髓(牙神经)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到那一步,可能就得做根管治疗了。

牙齿敏感其实是身体发出的“早期警报”,建立“日常护理-专业干预-定期维护”的三级防护很重要。只要调整好刷牙方式、合理吃酸的食物、定期查口腔,就能把牙齿敏感挡在门外,守住牙齿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