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得像煮熟的虾,刷牙时出血像滴了红墨水,早上起床口气臭得像腌腊味——这些不是夸张,而是牙龈炎的典型信号。研究显示,全球约57%的成年人都有牙龈炎症,可90%的人一开始都没把这些“红色警报”当回事。
揭开牙龈炎的真面目
我们的口腔里藏着300多种细菌,要是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没清干净,细菌的代谢物会缠成一层“细菌膜”——就像给牙齿戴了个脏口罩,一直刺激牙龈。免疫系统“反击”时,牙龈就会红肿、出血,这就是牙龈炎。
现代人容易得牙龈炎,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 刷牙方式错了:横着刷牙会磨伤牙龈和牙颈,得用“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毛斜45度对着牙龈沟,小幅度来回刷。
- 不用牙线:光刷牙只能清干净70%的牙面,牙缝里的脏东西没清走,细菌很快就会疯长。
- 没定期洗牙:牙结石结在牙上,自己刷不掉,得去医院用专业工具清,不然越积越多会一直刺激牙龈。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牙龈炎的症状是慢慢加重的:
- 初期:可能觉得牙龈有点痒,嚼东西的时候食物上沾点淡粉色的血;
- 中期:刷牙出血量变多,总感觉牙缝里塞着东西;
- 严重时:甚至没碰牙龈也会渗血,牙齿还会酸酸软软的。
还有个小细节要注意:约35%的人下午口气会更重,这是因为下午唾液分泌变少,细菌没了“唾液冲刷”,繁殖得更快,口气自然更臭。
科学应对的四重防线
第一道:日常护理要做对
- 用电动牙刷:研究发现,声波震动的电动牙刷比手动刷牙能多清42%的牙菌斑,刷得更干净;
- 牙线这么用:把牙线弯成“C”形,贴住牙面上下刮,才能清掉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 刷舌苔:每天用舌苔刷或牙刷轻刮舌苔(别太用力),能减少嘴里发臭的细菌。
第二道:家里能做的护理
- 抗菌漱口水: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能抑制细菌,但得听医生的再用,别自己长期用;
- 肿了就冷敷:牙龈急性肿疼时,用冰袋裹层毛巾敷在脸上,能缓解红肿和疼痛;
- 吃口腔益生菌:含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菌片能帮忙调整口腔里的细菌平衡,减少有害菌。
第三道:得去医院的专业治疗
- 超声波洗牙:每6到12个月去医院洗一次牙,把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清干净;
- 龈下刮治:如果牙龈下面的“牙周袋”(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超过3毫米深,得用工具把里面的脏东西刮出来;
- 激光辅助治疗:有些情况会用激光帮忙,能减少治疗后的出血和肿胀,恢复得更快。
第四道:提前预防更重要
- 多吃“清洁牙”的食物: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每周吃几次苹果、芹菜,嚼的时候能“擦”掉牙齿表面的脏东西;
- 查唾液风险:去医院测唾液的pH值和菌群情况,能提前知道有没有牙龈炎的风险;
- 用智能牙刷监测:有些智能牙刷能检测牙菌斑,帮你知道哪里没刷干净,及时调整。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这些症状,别拖,马上找牙医:
- 觉得牙齿有点松,咬东西的时候不对劲;
- 牙龈一直肿着,还特别疼;
- 长好几个口腔溃疡,好久都不好。
要是没及时治,牙龈炎会变成牙周炎——这会破坏牙齿周围的骨头,时间长了牙齿可能会掉。
维护口腔健康得坚持。每天早晚用巴氏刷牙法刷2次牙,每次2分钟,搭配牙线清牙缝,每半年到一年去查一次口腔,这才是防牙龈炎的关键。你现在每一次认真刷牙、用牙线的动作,都是在给以后的一口好牙打基础——毕竟,能好好吃饭、咧嘴笑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