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癌是头颈肿瘤里的“隐形杀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个类型,其中90%以上都是鳞状细胞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2万,而且35-55岁的中年人群发病率还在上升。最需要警惕的是,早期咽喉癌和普通咽炎症状特别像,导致7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声音嘶哑超2周需警惕
声带部位的肿瘤哪怕只有米粒大小,也会影响声带振动。临床发现,68%的声带癌患者首发症状就是持续声音嘶哑。普通咽炎引起的嘶哑一般3-5天就能缓解,如果声音嘶哑超过2周还没好,尤其是单侧声带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做喉镜检查。声门上型肿瘤早期可能只是音调变低,很容易被当成用嗓过度。
耳朵疼痛背后的神经反射
如果肿瘤侵犯到喉上神经,可能会引起单侧耳朵持续疼,还常跟着喉咙有灼烧感。这种“牵涉性耳痛”一般在肿瘤长到2cm以上时出现,说明病情已经进展了。临床数据显示,出现耳痛的患者中,65%已经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了。
异物感背后的肿瘤信号
声门上型肿瘤早期可能只是觉得喉咙有点异物感,但等肿瘤长到1.5cm以上,异物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吞咽时会疼。肿瘤引起的异物感有三个特点:位置固定、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和食道反流引起的“带着烧心感的异物感”不一样。
血丝痰的临床警示意义
肿瘤的新生血管很脆弱,轻轻咳嗽就可能破裂出血。临床统计显示,45%的声门上型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症状。这种出血量一般每天不到5毫升,很容易被当成牙龈出血或鼻子出血。如果连续3天痰里有血丝,一定要马上做影像学检查。
呼吸困难预示肿瘤恶化
当肿瘤占了声门区一半以上的空间,就会明显觉得呼吸困难。这种“机械性梗阻”说明肿瘤可能已经侵犯到环状软骨或杓状软骨了。急诊数据显示,因为呼吸困难来就诊的患者中,80%都是Ⅲ-Ⅳ期病变,这时候可能需要做气管切开术来维持呼吸。
延误治疗的代价远超想象:肿瘤每长大1cm,手术切除率就下降15%。更严重的是,肿瘤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颈部,导致全喉切除的概率增加3倍。现在外科有激光微创、机器人辅助等保喉手术,但前提是要早期发现。比如,原位癌只用单纯放疗就能有90%以上的治愈率,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下子降到30%。
预防咽喉癌要建立“三级防护网”:一级防护从戒烟限酒开始;二级防护包括不吃腌制食品、保持口腔卫生;三级防护是针对有癌前病变的人,定期复查。特别提醒长期吸烟者(每天20支,连续10年以上),建议每年做1次电子喉镜检查。早期发现的咽喉癌不仅治愈率高,还能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法,最大程度保住发声和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