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的核心作用就是清除牙齿上的牙结石和菌斑,说到底是给牙齿做个“深层基础清洁”。2023年《临床牙周病学杂志》的研究也明确说了,洗牙只能帮牙齿找回原本的颜色,没法改变牙釉质本身的颜色——要是想让牙齿更白,得用冷光美白或者家庭漂白这类化学方法,而且一定要先让牙医评估。
关于牙周炎治疗,2022年国际牙周病学联合会的指南说得很清楚:洗牙是牙周炎治疗的基础步骤,但光靠洗牙治不好中重度牙周炎。深层的感染还得做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这些专业治疗。建议35岁以上的人每年做次牙周检查,要是有牙龈退缩、出血这些早期症状,早干预早控制。
要是洗牙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牙本质敏感或者牙龈受伤。有研究发现,第一次洗牙的人里,大概42%会出现暂时的酸痛感——这是因为之前牙结石覆盖着牙龈,洗牙后牙龈萎缩,牙本质暴露了。专业机构都会用25-40kHz频率的超声洁治仪,功率太高容易伤牙釉质,所以一定要选有口腔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
现在正规的洗牙流程主要有三步:
- 预处理消毒:先让患者用0.2%的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杀死口腔里的浮游细菌;
- 分区分治:分区域麻醉来减轻敏感,每15分钟换个区域治疗;
- 术后护理:洗完立刻涂脱敏剂,还会教患者用含钾离子的抗敏牙膏。
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建议:普通成年人每6-12个月洗一次牙;像吸烟者、糖尿病患者这类牙周病高风险人群,得缩短到3-6个月一次。
想做牙齿美白,得遵守三个原则:
- 专业评估:先让牙医检查,排除四环素牙、氟斑牙这类内源性着色的情况;
- 牙体预备:先把龋齿补好、楔状缺损处理好这些基础问题;
- 个性化方案:诊室漂白用的是浓度不超过35%的过氧化氢,家庭维护用10%-16%的过氧化脲。 要注意的是,所有美白方法都得在牙医指导下做——自己随便用美白产品,得牙髓炎的风险会高3倍。
想保持牙周健康,得坚持五个习惯:
- 巴氏刷牙法:用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每次刷够2分钟以上;
- 牙线使用: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
- 舌苔清洁:定期刷舌苔,减少引起口臭的细菌;
- 饮食管理:控制酸性食物(比如碳酸饮料、柑橘类水果)的摄入频率;
- 定期检查:每半年做次牙周探诊。 有研究证明,长期坚持这几个习惯,能降低67%的牙周炎发病率。
其实洗牙只是口腔护理的起点——一口好牙不是“洗”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得配合日常的认真清洁、合理饮食,再加上定期检查,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