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是脊柱最末端的小骨头,虽然不起眼,却是身体坐下时的“力学支点”。据统计,约30%-40%的成年人都曾受尾骨疼困扰,尤其是久坐的上班族和爱运动的人,疼的原因各有不同。尾骨周围连着17对肌肉、韧带,还有很多敏感神经,不管是骨头、肌肉还是神经出小问题,都可能引发疼痛。
久坐人群:别让尾骨“压”出毛病
现代职场人常坐一天,尤其是前倾坐姿,尾骨承受的压力会比正常大2-3倍。教大家一个“20-20-20”法则:每坐20分钟,起身活动20秒,同时做20次深呼吸。坐姿还要调整对——让骨盆稍微前倾(约110°-120°),别让尾骨一直“负重”。
运动人群:避免“伤”在不经意间
爱运动的人要注意:骑车时坐垫不合适,尾骨压力能达到体重1.5倍;球类运动急停转身,容易拉伤尾骨周围韧带。防护办法很简单:骑车选贴合臀部曲线的人体工学坐垫;运动后先冷敷10分钟(减轻肿胀),再热敷20分钟(放松肌肉),交替进行。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别忽视
骨质疏松患者要警惕“应力性骨折”,可以补点钙和维生素D,再做散步、慢跑这类负重训练;孕妇因为激素变化韧带变松,睡觉尽量侧躺屈膝;体重指数超过24的人(偏胖),选游泳、椭圆机这类“低冲击”运动,慢慢减轻尾骨压力。
急性期处理:记住“PRICE”原则
刚摔或扭到尾骨,要遵循“PRICE”原则:保护患区别再碰;前3天尽量少动;每隔1-2小时冰敷15分钟(别直接敷皮肤);用弹性绷带轻轻裹住尾骨(别太紧);躺着时把臀部垫高,帮助消肿。千万不要刚受伤就热敷或按摩,会越弄越肿!用药一定要先问医生。
康复训练:一步步“练”好尾骨
疼痛减轻后,可以分级训练:初期做“骨盆前后倾”——坐着或躺着,慢慢顶起、缩回骨盆,每天3组,每组10次;进阶练“桥式”——躺着屈膝抬臀部,保持10秒,逐步加到每组20次;终期试“单腿平衡”——站着抬一条腿,抛接小球,锻炼平衡感。
辅助器具:选对了能“省”事
办公用中间凹的减压坐垫,选记忆棉或凝胶材质;运动戴透气弹性护具,要盖住尾骨但别太紧;还有能监测姿势的智能坐垫,坐歪了会震动提醒,适合老忘调整坐姿的人。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就医:疼超过2周没好;疼往腿上串;尾骨周围麻、木,或腿动不了。医生一般先拍X线片,必要时做MRI看肌肉、韧带损伤;老人要查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性骨折。
尾骨疼虽然常见,但调整习惯(少久坐、运动前热身)大多能缓解。如果疼得厉害或一直不好,别硬扛,及时看医生。尾骨虽小,疼起来影响可不小,早重视才能早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