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关节肿胀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问题,可能涉及肌腱、韧带、滑膜等多个部位的损伤。想要正确应对,得从急性期处理到功能恢复,一步步科学规划。
饮食调理怎么吃
炎症是肿胀的核心原因,吃对了能帮着修复。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2-1.5克蛋白质,比如鸡蛋(蛋白质吸收利用率很高)、深海鱼(含EPA和DHA,对修复有帮助)这些食物就很好。维生素C每天要100毫克,大概就是1个中等橙子加100克西兰花的量,能促进组织修复。
关于吃辣,其实不用完全忌口——辣椒里的辣椒素可能会加重炎症,但只有每天吃超过50克朝天椒(大概相当于50毫克辣椒素)才会有明显影响。所以急性期只要控制辣的量,日常调味的一点辣没问题。
物理治疗要抓黄金期
受伤后的72小时是处理的黄金期,得按阶段来:
- 急性期(0-6小时):用PRICE原则——保护(别再碰伤)、休息(受伤的手先别用)、冰敷(敷15-20分钟,隔1-2小时一次,避免冻伤)、加压(用弹性绷带轻轻绑住,别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抬高(把手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个枕头)。
- 亚急性期(6-72小时):可以用物理因子治疗,比如3MHz的超声波,能让局部血流快40%左右,帮着消肿和修复。
- 温热治疗:做蜡疗或热疗时,皮肤温度保持在38-40℃之间,蜡疗的温度别超过55℃。如果治疗后肿胀比之前重了20%以上,就得调整方法。
什么时候要去做检查
如果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肿胀超过3周还没好;
- 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 关节动不了的情况一直没改善。
检查怎么选:
- 高频超声:首选,能清楚查韧带、肌腱有没有伤;
- MRI:如果怀疑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手腕里的重要结构)受伤,得做这个;
- CT三维重建:只有怀疑骨折的时候才需要做。
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
肿胀缓解后,赶紧开始分阶段训练,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 初级阶段(1-3天):做腕关节被动活动——用另一只手轻轻帮着动受伤的手腕,幅度别超过无痛范围的70%(比如本来能弯100度,现在只弯70度,别勉强)。
- 中级阶段(4-7天):练等长收缩——比如用握力球,每次挤5秒,10次一组,每天练3-4组,增强肌肉力量。
- 高级阶段(8-14天):做抗阻训练——用弹力带拉着,做手腕各个方向的动作(比如往手掌心弯、往手背方向弯),慢慢增加力度。
训练时要注意这几点:
- 练完疼别超过2小时;
- 活动后肿胀比之前重不超过10%;
- 每天关节能多动的范围别超过5度(慢慢来,别急着加大幅度)。
功能恢复要注意这些
恢复日常活动时,得留心避免再次受伤:
- 别用手掌撑着用力,比如做俯卧撑、撑桌子,建议戴辅助支具保护;
- 单次抓握东西别超过15分钟,比如握鼠标、拿杯子,歇会儿再用;
- 换姿势的时候别突然扭手腕,比如起床时别用手撑着爬起来;
- 活动前后可以用“冰敷-活动-冰敷”的方法:活动前敷10分钟冰(减少肿胀),活动完再敷10分钟,缓解疲劳。
最后要提醒的是,每个人恢复速度不一样。可以用VAS疼痛量表自己测(0分不疼,10分最疼),要是疼得超过3分,就得减活动量。按这套科学的康复方法,大部分人6-8周就能恢复基础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