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疼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原因五花八门。有研究发现,超过70%的踝关节不舒服和运动受伤有关,而且年纪越大,关节老化退变的情况也越多。搞清楚疼痛的原因,对早干预、早缓解很重要。
疼痛到底是怎么来的?
1. 运动受伤
踝关节是全身重要的承重关节,运动时要承受复杂的力量。突然崴脚(内翻)或者扭到(外旋),会让韧带承受超过正常范围的拉力。根据伤得轻重分三级:
- 一级:韧带轻微拉了一下,有点压疼但不肿;
- 二级:韧带部分断了,关节有点不稳,还会青一块紫一块;
- 三级:韧带完全断了,肿得厉害,根本没法正常用脚。
2. 慢性劳损
长期站着或者扛重物,会让关节受力不均。一直站着的话,踝关节承受的压力比坐着休息时高40%左右。慢性劳损的表现通常是:
- 一开始偶尔隐痛,慢慢变成一直钝疼;
- 天气变凉或者变热,疼得更明显;
- 早上起床的时候,关节僵得动不了。
3. 关节老化(退行性变)
年纪大了,踝关节的软骨每年会磨损0.1-0.2毫米。典型的表现有:
- 软骨下面的骨头会增生长出小骨刺;
- 关节里的滑膜也会老化;
- 关节之间的缝隙会慢慢变窄。
疼得厉害?先评估再应对
怎么判断疼得严不严重?
- Ⅰ级:活动的时候有点不舒服,休息会儿就好;
- Ⅱ级:一直疼,还会时不时加重;
- Ⅲ级:就算不动也疼,关节看起来都变形了。
急性期(刚受伤)怎么处理?
严格按照RICE原则——Rest(休息,别再用伤脚)、Ice(冰敷,伤后48小时内用,每次不超过15分钟)、Compression(加压,用弹力带或者护踝裹住)、Elevation(抬高,把脚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用支具固定的时候,要注意看脚指头有没有发麻、变色,要是有赶紧调整。
慢性疼痛怎么防护?
- 选有足弓支撑的鞋子,鞋跟最好2-3厘米高;
- 每天做踝泵运动——脚往上勾(背伸)、往下踩(跖屈),各30次算一组;
- 用温水热敷,温度控制在38-40℃,每次15分钟。
康复训练怎么做?
- 受伤72小时后(亚急性期)练平衡:单脚站在软垫子上;
- 恢复期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往各个方向拉;
- 想恢复运动的话,先从低冲击的项目开始,比如游泳、骑自行车。
特殊人群要特别留心
骨头代谢有问题的人,比如:
-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查脚的感觉,避免没知觉了还不知道;
- 骨质疏松的人要更注意保护关节,别摔着;
- 5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关节超声检查,早发现问题。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着:
- 突然疼得更厉害,还伴着皮肤变红、变紫;
- 脚麻、没知觉,或者没法正常走路、动脚;
- 关节动的时候有“咔嗒”的响声,像有东西卡着;
- 自己按照上面的方法处理了48-72小时,一点好转都没有。
现在医院的检查技术很精准:超声能实时看韧带是不是好的,核磁共振能发现软骨的小损伤,X光片主要看骨头的结构有没有问题。
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踝关节问题只要规范治疗,效果都不错。早发现症状,及时针对性处理,是让脚好起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