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喉咙突然感觉“堵得慌、吸不上气”时,可能是会厌这个“气管守门员”在拉警报。会厌是守护气管入口的“小门”,我们吞咽时它会自动关上,防止食物掉进气管里;可一旦因为感染或过敏突然肿起来,短短几小时内就可能把气道压得只剩针尖大的缝。临床上不少会厌炎患者刚发病时被误当成普通咽炎,结果错过最佳处置时机,得特别警惕。
为啥会得急性会厌炎?
- 细菌/病毒感染: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这类病菌会通过飞沫钻进喉部,在会厌的黏膜褶皱里“扎根”引发感染;最近还有临床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孩子的会厌炎里也占了一定比例。
- 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人碰到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炎性物质”,让会厌的血管变“松”,水分渗出来导致急性水肿——这种肿可能发展得特别快,让人猝不及防。
- 物理损伤:比如喉部检查时的摩擦、异物刮到喉咙,会损伤会厌的黏膜,破了“保护罩”就更容易继发感染;研究显示,外伤后得的会厌炎,变重症的概率比天生感染的更高。
怎么判断气道堵得有多严重?
临床把气道阻塞分成5个等级,普通人能自己对照:
- 0级:安静的时候没感觉,跟平时一样;
- 1级:活动后有点喘,比如走路、爬楼梯时觉得吸不上气;
- 2级:坐着呼吸还能平躺,但已经明显觉得“堵”;
- 3级:出现“三凹征”——就是吸气时胸骨上窝(脖子下面的窝)、肋骨间隙、心口窝(剑突下)都往里陷,这是气道严重受压的信号;
- 4级:嘴唇发紫、意识模糊,已经快窒息了。 只要到2级及以上,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家属还能留意患者说话有没有像“含着水”的声音,这可能是会厌刚肿起来的早期信号。
医院会怎么治?
医生一般会从“消炎、通气、监护”三个方面入手:
- 消炎消肿:用静脉抗生素对付常见病菌,再加上糖皮质激素快速压下炎症;有时候会用雾化的糖皮质激素,让药直接作用在喉部,效果更好——这些都得严格听医生的,别自己乱调。
- 保持呼吸:根据病情轻重,可能用普通吸氧、无创呼吸机,严重的得做气管切开(在脖子上开个口通气管);医生会盯着血氧饱和度随时调整方案,确保氧气能进得去。
- 严密监护:重症病人得进监护室,通过血氧监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能提前发现气道要堵的苗头;多种指标一起测,能降低突然窒息的风险。
突然堵气了,自己先做这几件事!
万一出现突然堵得慌、吸不上气的情况,先别急,按这几步来:
- 保持半坐半躺(45度左右),别平躺——平躺会让气道压得更厉害;
- 用加湿器把空气弄湿润点,别让喉咙太干;
- 可以轻咳或者刺激喉咙(比如用棉签轻碰喉咙),把分泌物咳出来;
- 打120的时候要重点说“吸气的时候特别费劲”,让急救人员快速判断; 送医路上别反复扒开喉咙看,刺激会引发喉痉挛更危险;尽量慢慢呼吸,别太慌——焦虑会让呼吸更乱。
好了之后,怎么防复发?
急性期过了,得做好这3件事:
- 养黏膜:听医生的做雾化,帮喉部的伤口长好,别让黏膜留“后遗症”;
- 调免疫:过敏体质的人要按医生说的用抗过敏药,别自己乱停——疗程得遵医嘱;
- 练呼吸:用呼吸训练器慢慢练,恢复气道的“战斗力”,比如慢慢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循序渐进。 临床随访发现,按规矩治疗的人,复发的概率比自己停药的低很多——别嫌麻烦,彻底好透才安全。
总的来说,急性会厌炎虽然凶险,但早识别、早处理能大大降低危险。不管是发病时的紧急应对,还是康复期的规范管理,都得听医生的;毕竟气道是“生命线”,可马虎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