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咽痛、声音嘶哑,还可能伴有低热。大约85%的情况是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少数会合并细菌感染。病毒性咽喉炎通常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就能缓解;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扁桃体化脓、持续高热等并发症,需要医生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
缓解症状时,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药能帮助退热、减轻头痛或全身酸痛,但这类药物只是针对症状起效,无法直接对抗病毒或细菌,也不要和其他含相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局部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液漱口,按照说明书使用;
- 缓解局部不适:可含服度米芬制剂等含片,通过抑制病原体黏附来减轻症状;
- 保护黏膜: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碘甘油。
针对病因治疗
- 病毒感染:奥司他韦仅对流感病毒有效,普通病毒性咽喉炎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
- 细菌感染: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认后,在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减轻黏膜水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缓解黏膜水肿,但需在专业人员监督下进行。
家庭护理要点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温度剧烈变化;
- 饮食调节: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避免过烫、辛辣食物刺激咽喉;
- 声带养护:发病期间尽量少说话,减少对咽喉的机械性刺激;
- 外出防护:出门时注意保护气道,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喉咙。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 体温持续超过39℃,常规护理后仍无法降温;
- 进食困难或吞咽时疼痛明显;
- 呼吸节律异常或颈部淋巴结越来越大;
- 声音改变持续超过10天;
- 出现放射性耳痛等新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临床实践指南,约70%的急性咽喉炎病例无需使用抗生素。自行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增加细菌耐药风险,具体治疗方案应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及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