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胃炎别急着查HP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0-25 08:39:0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48字
浅表性胃炎的成因包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多种非感染因素,约60-70%病例与HP相关,其余30%由药物、饮食、胆汁反流等诱发,需通过碳呼气试验明确病因后,采取四联疗法或生活方式干预
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碳呼气试验四联疗法胃酸胆汁反流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习惯胃部健康
体检发现胃炎别急着查HP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上的“浅表性胃炎”诊断,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是幽门螺杆菌(HP)搞的鬼”。其实不是这样——约60%-70%的浅表性胃炎患者确实有HP感染,但还有30%的情况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要想管好浅表性胃炎,得先搞清楚到底是哪来的问题。

为什么HP会引发浅表性胃炎?

HP是种“顽强”的细菌,能在胃里的强酸环境中扎根。它靠身上的“小尾巴”(鞭毛)钻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还会分泌尿素酶中和周围胃酸,给自己造个“安全区”。等菌群繁殖到一定数量,就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慢性炎症。日本胃肠病学会2022年指南提到,HP感染者每年约1%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但早期根除HP能把癌变风险降低80%左右。

除了HP,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浅表性胃炎?

不是所有浅表性胃炎都和HP有关,以下3类因素也常见:

  1. 长期吃某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直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长期吃的人得胃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
  2. 饮食太“刺胃”:每天吃盐超过5克(大概一啤酒盖)、常吃腌菜腊肉这类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喝酒更直接,会“磨”得胃黏膜发炎。
  3. 胆汁反流:有胆汁反流的人,做胃镜能看到胃黏膜像“鹅卵石”一样,他们的炎症反应甚至比HP感染者还重。

怎么查有没有HP感染?

最常用也最准的是碳13/14呼气试验,准确率超过95%。但要注意:检查前2周不能吃抑酸药(比如XX拉唑),4周不能吃抗生素,不然会查不准(假阴性)。2023年出的新呼气检测仪,能用人工智能分析呼气曲线,分清是“正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过”。

有HP的话,怎么根除?

现在根除HP用的是“四联疗法”,四种药一起吃10-14天:

  • 质子泵抑制剂(比如XX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让胃里没那么酸;
  • 铋剂:在胃黏膜上“贴层保护膜”;
  • 两种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直接杀HP。
    这种疗法的根除率能到90%左右,但可能会有拉肚子之类的副作用。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治疗期间可以补充益生菌,减轻不适。

没有HP的浅表性胃炎,怎么管?

非HP型胃炎的重点是“避开诱因+调整习惯”:

  • 饮食改一改:试试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红肉),每天盐控制在3克以内(大概半个啤酒盖),多吃西兰花、花菜这类十字花科蔬菜,对胃好。
  • 吃药换一换:如果一定要吃NSAIDs,可以和抑酸药(比如XX拉唑)一起吃,或者换成对胃刺激小的COX-2抑制剂。
  • 姿势调一调:吃完饭后2小时内别躺着,把枕头垫高15-20厘米(大概一拳高),能让反酸、胀的感觉减轻40%。

最后要记住:长期管理才是关键

不管有没有根除HP,都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监测。研究显示,根除HP后,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有65%能改善;没治疗的人,5年内进展为肠上皮化生(一种癌前病变)的风险会高3倍。
胃黏膜修复不是“一次性”的,得长期坚持健康习惯:戒烟限酒、规律吃饭睡觉、别熬夜。只有综合管理,才能让胃慢慢“养回来”。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