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屁股上方大概5厘米的位置,分布着人体最大的神经干——坐骨神经的起始部分。这条神经从腰臀部一直延伸到下肢,全长能有1米,直径差不多8-12毫米,负责传递下肢的运动和感觉信号,对我们走路、感知腿部触感都很重要。而它的“源头”——腰骶部脊柱,是由腰椎、骶骨和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组成的,像个精密的“力学机器”,支撑着上半身的重量。
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就像“减震垫”,能缓冲脊柱的压力。但长期弯腰、低头看手机这类不良姿势,会让椎间盘外面的纤维环慢慢出现撕裂——有研究说,现在人腰椎间盘退变的时间比十年前早了8年,和玩手机的姿势关系很大:低头15度,腰椎承受的压力就会翻3倍!要是椎间盘里面的髓核物质漏出来,压迫到旁边的神经根,就会引发典型的神经痛。
当坐骨神经被压迫时,疼痛会“串着走”:从屁股后面开始,沿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到足背,那种疼像电击、烧灼或者刀割一样,还会伴随这些情况:
- 感觉异常:小腿外侧、足背总有蚂蚁爬、刺痛或者麻木的感觉;
- 力气变小:走路时可能会踮不起脚尖,步态变得奇怪;
- 抬腿疼:平躺着单腿往上抬30-70度的时候,疼痛会突然加重(这叫拉塞格征阳性);
- 晚上更疼:大概70%的人会在躺床上时,小腿肌肉出现痉挛样的疼,翻来覆去睡不着。
要注意的是,这种疼不会跑到小腿内侧,这和股神经受伤的疼不一样。可以用“三步测试”初步判断:
- 直腿抬高:抬腿30-70度时疼得更厉害,就是阳性;
- 咳嗽/打喷嚏:咳或者打喷嚏时,疼会串到腿上;
- 久坐疼:连续坐1小时就疼,站起来会好点。 如果这三个测试都是阳性,最好赶紧去医院;要是还出现大小便拉不出来或者脚尖抬不起来的情况,得立刻急诊。
现在针对坐骨神经痛,有分级的治疗方法:
- 急性期怎么扛:别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每坐20分钟就平躺休息20分钟,让腰椎“松口气”;
- 物理治疗:用热疗加经颅磁刺激,能缓解神经的炎症;
- 药物辅助:如果需要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神经营养药,一定要听医生的;
- 微创手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伤口小,恢复也快;
- 康复训练:麦肯基疗法能调整椎间盘的压力,让它不那么挤神经。
研究证实,适度运动能帮神经恢复功能——疼得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试试水里的运动,比如游泳,别一直躺着不动,不然肌肉会萎缩。预防要从“坐、站、睡”全方面注意:
- 坐要有坐相:电脑屏幕要和眼睛平齐,胳膊肘弯成90度,别瘫在椅子上;
- 工间动一动:每工作1小时,花5分钟做神经滑动训练(比如慢慢伸直腿再弯曲);
- 睡觉姿势要对:侧躺的时候,膝盖中间夹个枕头,保持脊柱不歪;
- 控制体重:BMI超过25的人,椎间盘压力会增加47%,游泳是很好的减重方式。
最近有研究发现,每天做15分钟脊柱稳定性训练,能把复发的风险降低63%。其实,神经系统的健康不是“疼了才治”,而是要长期维护。只要我们懂点科学知识,平时注意姿势、坚持锻炼,就能有效预防坐骨神经痛的发生,就算得了也能慢慢控制住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