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流异常分泌物是很常见的情况,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差别很大。比如脑脊液鼻漏和鼻炎都有流涕的表现,可本质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从发病原因、症状特点到怎么应对,帮大家理清楚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
一、发病原因完全不一样
鼻炎是鼻子局部的免疫反应,一般是碰到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病毒感染(比如感冒)或者环境刺激(比如二手烟、干燥空气)引起的。鼻黏膜受刺激后,局部血管会扩张,腺体分泌增多,就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这种反应大多能自己好,还常跟着打喷嚏、鼻子痒、闻味道不清楚这些表现。
脑脊液鼻漏是神经系统的紧急情况,原因是颅底的骨头有缺损,导致脑子里的脑脊液漏出来了。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占70%~80%)、手术伤,或者天生骨头没长好。脑脊液从破损的地方流到鼻子里,就等于把脑子里的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和外面连通了,很容易引发颅内感染。
二、症状特点能区分
鼻炎的分泌物会变:一开始是清水样的,慢慢可能变成黏糊糊的或者黄脓样;还会跟着阵发性打喷嚏、鼻子痒、闻东西不香;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症状都差不多;过敏性鼻炎会跟着季节变(比如春天花粉多的时候发作),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比如感冒),还会发烧。
脑脊液鼻漏的症状很有特点:1. 一直单侧流清水样的分泌物,一天能流300~500毫升,躺着的时候会减少;2. 跟姿势有关:低头的时候流得更多(比平时多30%~50%),站着的时候更严重;3. 会有神经系统的症状:60%的人会有“姿势性头痛”(比如站起来痛,躺着缓解),还可能头晕、听力下降;4. 有个特殊的诱发情况:按压脖子上的静脉,会让颅内压力升高,导致漏液突然变多。
三、医生怎么诊断
要区分这两种情况,医生会做这些检查:实验室检测方面,会查分泌物里的葡萄糖含量——脑脊液的含糖量是2.5~4.4mmol/L,比鼻腔分泌物(不到1.7mmol/L)高很多;还有一种叫β2转铁蛋白的检查,是脑脊液特有的标志,检出率能到92%。影像学检查的话,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能看清颅底骨头哪里缺损,MRI水成像能动态看漏口在哪里。
鼻内镜检查也很常用:比如用标记物看渗液的路径,用鼻窦镜找筛顶、蝶窦这些地方的漏口,或者局部用荧光素钠,看哪里有染色的液体流出来,就能定位漏口。
四、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就医:单侧一直流清水样鼻涕超过24小时;外伤后出现跟姿势有关的流鼻涕;跟着头痛越来越严重、意识不清楚;孩子单侧流鼻涕还闻不到味道。
就医前要注意:1. 别用力擤鼻子,不然会增加颅内压力,更危险;2. 不要洗鼻子,可能会把细菌带进去引发感染;3. 保持半坐半躺的姿势,能减少漏液;4. 记个症状日记,把姿势变化(比如躺着、站着、低头)和症状的关系写下来,给医生看。
治疗方面也不一样:鼻炎主要是局部处理,比如用鼻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或者洗鼻子;脑脊液鼻漏需要多个科室一起处理,比如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降低颅内压力)或者手术(用内镜补漏口)。特别要提醒的是,任何疑似脑脊液鼻漏的情况,都要在48小时内做影像学检查;没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前,别自己用血管收缩剂或者揉鼻子。
区分这两种病特别重要。鼻炎要是耽误治疗,可能变成慢性的;而脑脊液鼻漏要是漏诊,可能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约20%~30%)。大家一定要有“异常流鼻涕赶紧查”的意识,通过观察症状、及时就医,才能精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