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和神经性耳鸣是生活中常见的耳部问题,虽然都涉及耳朵不适,但两者在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检查方法和应对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弄清楚这些差异,能帮助大家更早识别问题,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听觉症状的特征性差异
中耳炎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三种典型症状:耳痛像针刺或刀割一样,吞咽或者晚上躺着的时候疼得更厉害;还会有听力下降,耳朵像塞了东西一样闷胀,单侧发病时这些感觉更明显;耳朵里持续有像装了液体一样的堵塞感。神经性耳鸣主要是持续的高音调响声,比如蝉鸣、电流声或者金属摩擦的声音,越安静越明显,大概三分之一的人还会跟着头晕或者平衡感变差。
专业检查的鉴别要点
做耳内镜检查的话,中耳炎患者的鼓膜会像喝醉酒一样发红,要是鼓室里有积液,鼓膜会失去光泽,像毛玻璃似的。声导抗测试会出现B型平坦曲线,说明中耳传声有问题。神经性耳鸣要做纯音听力测试,往往在4000-8000Hz的高频区出现听力突然下降的情况。最新的听力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有异常,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能发现振幅降低。
发病诱因的机制区别
中耳炎主要和上呼吸道感染有关,70%-80%的病例是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咽鼓管功能不好。儿童因为咽鼓管更平的解剖特点,更容易得。神经性耳鸣和长期接触噪音(比如持续在85分贝以上的环境里)、心理压力大、睡眠不好关系很大,研究发现长期压力大的话,耳蜗里的微循环血流会减少23%-35%。颈椎老化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复合症状的鉴别策略
大概15%的人会有混合性的耳部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在中耳炎好之后,可能会因为代谢异常出现神经性耳鸣。建议用分步诊断的方法:先做鼓膜穿刺排除中耳积液,再做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听神经的功能。如果单侧耳鸣持续超过3个月,要做头颈MRI排除听神经瘤之类的占位性病变。
规范化应对措施
如果耳部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要及时去耳鼻喉科看病。日常可以做这些辅助措施:① 每天做3组咽鼓管功能训练(比如捏鼻鼓气);② 用环境声掩蔽的方法,比如用白噪音发生器缓解耳鸣的感觉;③ 每周做3次颈椎牵引,每次15分钟。研究显示经颅磁刺激(TMS)对顽固的神经性耳鸣有用,但得在专业医院做。
总的来说,中耳炎和神经性耳鸣虽然都影响耳朵健康,但从症状到应对都不一样。出现耳部不适时,先注意观察症状特点,持续不缓解要及时找专科医生,结合检查明确原因后再针对性处理,日常的辅助措施也能帮着缓解不适,但关键还是要规范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