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室内就老鼻塞、不停打喷嚏,还觉得喉咙不舒服?这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在作怪。这些症状大多是室内过敏原惹的祸——比如尘螨的代谢物、霉菌孢子、动物皮屑,它们的分布和我们接触的方式其实有规律。
免疫系统为啥会“闹脾气”
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会“认错对象”:把环境里本来无害的物质当成有害的“敌人”。当过敏原和体内的IgE抗体结合后,会激活一种叫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释放出组胺之类的炎症物质。这些物质会让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增多,结果就是鼻子出现过度“防御”,比如鼻塞、打喷嚏这些典型的过敏症状。
室内常见过敏原都藏在哪儿
- 尘螨的“小垃圾”:尘螨靠吃人的皮屑活着,床垫、地毯这些布制品里特别多。它们的排泄物颗粒特别小(小于10微米),很容易飘在空气里,是最常见的致敏源。
 - 霉菌的“种子”:潮湿的地方容易长曲霉、青霉这些霉菌,它们的孢子能活好几个月。浴室、厨房还有通风不好的房间,霉菌浓度特别高,会跟着空气飘到整个屋子。
 - 动物皮屑里的“致敏蛋白”:宠物皮屑里有一种叫Fel d1的蛋白,是主要的致敏成分,会粘在衣服、家具上。就算家里没养宠物,也可能通过别人带过来的衣物把这种致敏物质留在家里。
 
怎么防、怎么治?教你综合应对
先从环境入手,切断过敏原:
- 床品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再用能防螨的寝具(孔径要小于10微米);
 - 把室内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这样能抑制霉菌生长;
 - 空调要定期换滤网,空气净化设备选MERV13级以上的会更好。
 
鼻子的局部护理,每天都要做:
- 每天早晚用生理盐水洗鼻子,能洗掉60%以上的过敏原;
 - 鼻子干的话,可以用海盐水喷雾喷一喷,保持鼻黏膜湿润。
 
药物使用,遵循这几个原则:
- 第一代抗组胺药(比如氯苯那敏)适合缓解夜间症状,但可能会让人犯困;
 - 第二代抗组胺药(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效果持续时间长,副作用更少;
 - 鼻用糖皮质激素(比如布地奈德)得坚持用2周以上才会有效,能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
 
自己要学会“记录症状”:
- 记一下症状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环境下、持续了多久;
 - 结合家里的空气质量数据,能大概判断是不是接触了过敏原。
 
严重情况,试试“脱敏治疗”: 如果是对尘螨过敏,可以用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得坚持3-5年,慢慢增加剂量,调整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最近还有生物制剂(比如抗IgE抗体),适合用了药还是没效果的重症患者,但得先让医生评估才能用。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找医生:
- 用了常规方法治疗2周,症状还是没改善;
 - 嗅觉变差,或者连续10天以上头痛、耳朵发闷;
 - 孩子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 长期用嘴呼吸,导致喉咙干、胸闷。
 
医生一般会做皮肤点刺试验或者抽血清查特异性IgE来确诊。耳鼻喉科医生会根据结果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必要时会联合其他科室一起管理。
过敏性鼻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找对原因、做好防控,就能有效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老不好或者加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专业医生能帮你解决问题,不用自己硬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