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女子吃江西辣鸡脚碱中毒,咋回事咋预防?
近期,一则健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2025年10月5日晚,一名来自广东的女子随姐姐到江西南昌旅游,在当地一家特色小炒店用餐。女子食用了辣度较高的红烧鸡脚后,很快出现手麻、肢体颤抖、呼吸急促等症状。店家迅速提供口罩和塑料袋帮其调节呼吸并免单,随后120将女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女子姐姐通过社交平台披露此事,引发热议,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辛辣食物与碱中毒的关联、地域饮食差异、急救措施有效性等方面。
呼吸性碱中毒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人体血液pH值维持在7.35 - 7.45,而呼吸性碱中毒是因为过度通气,使CO₂排出过多,血液pH值升至7.45以上,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手足麻木是由于神经末梢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痉挛则是低钙血症让细胞膜电位失衡。武汉市东湖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芬解释,这些症状通常在停止过度换气后10 - 15分钟内缓解,若持续则可能引发意识模糊或抽搐。辛辣食物刺激咽喉及消化道黏膜,会引发应激性交感神经兴奋,使呼吸频率加快(正常呼吸12 - 20次/分钟,过度换气可达40次/分钟以上)。此外,旅途疲劳会使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对CO₂浓度变化更敏感;初到异地的兴奋情绪、与家人互动时的高声说话也会加剧呼吸频率;广东饮食清淡,江西菜“鲜辣”风味对女子味觉和呼吸系统形成双重刺激。而且该女子既往因情绪激动出现过类似症状,说明她本身呼吸调节中枢敏感性较高,此次是多重诱因叠加导致发病。
如何识别呼吸性碱中毒症状并急救?
- 轻度症状:指尖麻木、头晕、心悸,通常持续数分钟。
- 中度症状:肢体抽搐、言语不清、站立不稳,需立即干预。
- 重度症状:意识模糊、严重肌肉痉挛(如“鸡爪状”手足痉挛),需紧急送医。 急救时,首先要稳定患者情绪,让其闭眼静坐,避免焦虑加剧换气;然后用纸袋罩住口鼻(开口边缘留空隙),缓慢呼吸约5分钟,使CO₂浓度回升。若无纸袋,可缓慢用鼻吸气后屏息2秒再呼气,重复10次,但禁止使用塑料袋(有窒息风险)和口罩(效果有限)。若10分钟内症状无缓解,或伴随胸痛、持续呕吐,要立即就医排查心肺或神经系统问题。同时,切勿强迫患者深呼吸或过度限制呼吸,也不要提供碳酸饮料,因为碳酸饮料的CO₂只能短暂缓解症状,无法纠正根本问题。
地域饮食差异下怎样防护?
对于初次接触高辣菜品的人,可从微辣开始尝试,每口咀嚼时间延长至15秒以上,避免吞咽过快刺激咽喉。进食时选择安静环境,减少情绪波动,避免与饮酒、咖啡等中枢兴奋物质叠加。经期、疲劳或呼吸道疾病恢复期的人应主动规避高辣刺激。呼吸系统敏感者可随身携带纸袋或便携式CO₂调节器(需医生指导),餐前可按需服用抗组胺药降低黏膜敏感性。有既往病史者可与餐厅沟通定制“低辣版本”,优先选择蒸煮而非爆炒类辣味菜品。旅行前要提前查询目的地饮食辣度特征,调整饮食计划,还可携带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以防过度换气导致轻度脱水。 此次事件提醒我们,要了解饮食文化差异与个体生理适应能力的潜在冲突,提升呼吸性碱中毒风险预判能力,掌握实用急救技能,保障健康享受美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