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饮食防癌是谣言!科学防癌看这4大真相

碱性饮食防癌是谣言!科学防癌看这4大真相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5 13:02:28阅读时长3分钟1113字
肿瘤科营养科肿瘤预防饮食防癌酸碱平衡碱性食物营养学

现代营养学研究明确,“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人体有套精密的酸碱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血液pH值会稳定在7.35~7.45之间,肾脏通过调整尿液酸碱度、肺部通过控制呼吸频率排出二氧化碳,双重作用下,饮食根本没法大幅改变血液的酸碱平衡。

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确会有酸碱差异,但这种差异只体现在尿液pH值的变化上。比如柑橘类水果虽然含柠檬酸(吃起来酸),但代谢后会产生碳酸氢盐,让尿液变碱性;而高蛋白饮食会增加硫酸盐排出,让尿液变酸。不过要明确:尿液的酸碱变化是正常生理反应,和血液的酸碱平衡压根没关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饮食、营养与癌症预防》报告说得很清楚: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通过饮食改变血液酸碱能影响癌症风险。反而多项大规模研究发现,癌症发生主要和这些因素有关:一是遗传易感性,比如BRCA基因突变会让乳腺癌风险升高5倍;二是慢性炎症,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有明确因果关系;三是氧化应激,自由基积累会损伤DNA;四是免疫监视失效,比如NK细胞活性降低会让肿瘤更容易“逃避免疫攻击”。

真正能帮着防癌的饮食策略,要聚焦这几点:一是吃够抗氧化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E和多酚类物质,能中和自由基;二是补充膳食纤维,比如全谷物能让结直肠癌风险降低24%;三是控制热量,BMI超过25的人患癌风险会高5倍;四是减少致癌物接触,比如亚硝胺、多环芳烃这些化学物质要尽量少碰。

还要特别注意:极端推崇碱性饮食可能伤身。美国营养学会提醒,长期过度限制动物性蛋白会缺必需氨基酸,反而降低身体的抗癌能力。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也发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多一点,胃癌风险反而低(相对风险0.82,95%置信区间0.75~0.91)。

科学防癌的饮食建议要做到这几点:第一,食物要多样化,每天吃15种以上;第二,控制烹饪温度,别把食物烧糊,不然会产生杂环胺;第三,合理搭配,比如十字花科蔬菜和含硫化合物一起吃,效果更好;第四,保持能量平衡,每天热量摄入波动别超过±10%。特殊人群还要注意:慢性肾病患者得在医生指导下调蛋白质摄入量;肿瘤康复期患者要跟着治疗方案调整营养;孕期女性要保证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够。

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吃300~500克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得占一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也证实,跟着这个标准吃,消化道癌症风险能降19.8%。要警惕的是,有些“碱性饮食疗法”的鼓吹者把癌症康复案例说成是单一饮食的功劳,这种把“相关”当“因果”的错误,可能耽误正规治疗。

未来癌症预防的研究重点会放在这些方向:肠道菌群和饮食模式的相互作用、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还有食物活性成分的靶向递送技术。

要建立科学的饮食防癌观,得理性看营养学的证据等级——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把饮食和癌症的关系分成四个等级:充分证据、有限证据(提示有关联)、有限证据(提示没关联)、无证据。现在“碱性食物抗癌”还处于“无证据”级别,而蔬菜摄入和某些癌症的负相关已经是“充分证据”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