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早期肝癌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想及时发现得靠专业检查。像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联合筛查:
- 甲胎蛋白(AFP)动态监测:如果血液中AFP连续1个月超过400ng/ml要警惕,但约30%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不能只靠这一项判断;
- 肝脏超声检查:能发现1cm以上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还能观察肿块内的血流情况;
- 增强影像学检查:做CT或MRI的多期相扫描,肝癌会有“快进快出”的特征,诊断准确率达90%。
肝癌临床分期新标准(2023版)
目前采用结合巴塞罗那分期(BCLC)与我国临床实践的标准: 早期(I期):要么是单个肿瘤≤2cm(Ia期),要么是单个或两个肿瘤≤5cm(Ib期),同时需满足无血管侵犯、无转移、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肝功能较好); 中期(II期):IIa期是单个肿瘤≤10cm或双发肿瘤≤5cm;IIb期是单个肿瘤>10cm或双发肿瘤>5cm,只要出现门静脉分支癌栓(肿瘤堵住门静脉小分支),就归为IIb期; 晚期(III期):IIIa期是腹腔淋巴结转移;IIIb期是远处转移(如肺、骨转移)或下腔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C级(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直接算晚期。
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要警惕
虽然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出现以下情况别拖延:
- 右上腹持续隐痛或钝痛超过2周;
- 半年内不明原因减重>5kg;
- 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排除肠胃病);
- 乏力且凝血功能异常(比如伤口不易止血、INR>1.5);
- 医生触诊发现肝区质地变硬(需专业判断)。
饮食调理的科学方法
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合理饮食能改善营养状态:
- 蛋白质补充:优质蛋白(鸡蛋清、低脂牛奶、清蒸鱼肉)要占每天蛋白总量的50%以上;有肝性脑病的患者需控制蛋白总摄入量;
- 抗氧化食物:多吃深色蔬菜(西兰花、菠菜,含硫代葡萄糖糖苷)、柑橘类水果(橘子、橙子,富含类黄酮);
- 微量营养素:每天晒20分钟太阳补维生素D;吃南瓜子、瘦肉补锌;吃海产品补硒;
- 食疗方注意事项:
- 枸杞甲鱼汤:甲鱼要去脂,枸杞每天≤20g,别和抗凝药同服;
- 茯苓蒸桂鱼:茯苓每天用10g,脾胃虚寒者(如长期拉肚子、怕凉)慎用;
- 番茄豆腐汤:选嫩豆腐,番茄去皮,虚寒体质少喝。
营养支持的五大误区
- 别乱补:人参、鹿茸等大补品可能刺激肿瘤生长;
- 别完全不吃脂肪:彻底拒绝脂肪会影响维生素A、D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 别信偏方:蟾蜍皮、蜈蚣等有毒成分风险极高;
- 别乱吃护肝保健品:市售产品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 别极端素食:蛋白质不够会影响术后恢复。
预防肝癌的三级防控
- 一级预防(根源防):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丙肝感染、少喝酒;
- 二级预防(早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做FibroScan(肝硬度检测);
- 三级预防(康复管理):术后规范随访监测复发,同时注意心理疏导。
总之,肝癌虽然隐蔽,但早筛、早诊+规范治疗+科学饮食+预防,能大大提高预后。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检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饮食别信偏方,跟着科学走,才能更好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