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是咱们身体里超忙的“通道”——每天要管几万次吞咽、呼吸和说话,简直像个24小时不打烊的“中转站”。可要是这地儿得了慢性咽炎,就像精密的小机器进了沙子,不耽误基本用,但总让人硌得慌——那种反反复复超过3个月的喉咙发炎,其实是好多因素叠在一起闹的。
烟酒就像砂纸,天天磨喉咙,黏膜那层保护罩慢慢就没光泽了;老师、销售、导游这类总用嗓子的人,喉咙肌肉总超负荷,容易磨出小伤口,病菌就钻空子;有鼻炎的人,鼻涕老往喉咙里流,跟酸水儿天天冲似的,黏膜能不发炎吗?还有现在好多人犯的胃食管反流,胃里的消化液倒涌到喉咙,就像海水倒灌,把喉咙的防线都腐蚀了——这些事儿凑一块儿,慢性咽炎就找上门了。
当喉咙开始发这些“信号”,你得留意是不是咽炎闹的:总觉得喉咙里卡着东西,像含了颗没化完的薄荷糖,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喉咙干得慌,还像有小蚂蚁爬似的痒,抓都抓不着;尤其是早上起来,突然就咳一阵,没法忍;老想“吭吭”清嗓子,一小时得来两回才舒服;吃干的东西比如饼干、馒头,得就着水才能咽下去;说话变沙哑,或者像漏风似的,没力气;喉咙里总像有擦不净的黏痰,咳也咳不完。这些症状就像手机低电量提醒,不关机但影响用——对了,有的人大喉咙疼还带着耳朵疼,因为喉咙和耳朵共用神经,牵连着疼。
面对慢性咽炎,得立体应对,一步步来:
第一步:切断刺激源
先断那些伤喉咙的“凶手”——烟酒必须戒,二手烟也得躲,给喉咙整个“无烟区”;家里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50%-60%,雾霾天出门戴防霾口罩;吃的也得改,辣的、炸的、过烫的汤茶都少碰,别再刺激喉咙。
第二步:优化生活习惯
用嗓子得讲技巧,试试腹式发声(用肚子发力说话),别光扯着喉咙喊;别总“吭吭”清嗓子,改成咽口水或者小口喝温水,一样能缓解;睡觉的时候把床头垫高15厘米,不让胃里的消化液倒涌到喉咙。
第三步:物理护理方案
每天可以做2次生理盐水雾化(得听医生的),或者用热蒸汽熏喉咙,润润黏膜;早上起来做“张口闭口”操,100下,促进喉咙血液循环;用指腹顺着脖子两边的肌肉(胸锁乳突肌)轻轻揉,缓解紧张。
第四步:该找医生的情况
要是症状超过6个月都没好,吞东西费劲到影响吃饭,声音哑超过2周,或者脖子上摸得到肿大的淋巴结,得赶紧去医院——这些情况可能不是简单的咽炎,得查清楚。
还有些特殊人群得特别注意:老师建议每节课后含颗无糖润喉糖,促进唾液分泌,润润喉咙;销售可以带个便携的加湿面罩,随时给喉咙补点湿;有鼻炎的得一起治鼻子,不然鼻涕老流喉咙里,咽炎好不了;反流的人别吃完就躺,得站会儿或散散步;老人黏膜容易萎缩,更招慢性咽炎,平时多喝温水,保持口腔湿润。
其实规律作息能帮喉咙黏膜修复,多喝水能让喉咙里的黏液更顺畅地排垃圾——只要慢慢调整,大部分人3-6个月就能好不少,让这个“磨人的老朋友”慢慢从生活里淡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