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是解决牙髓炎、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法——比如牙神经疼到睡不着、根尖烂了导致脸肿,都可能用这个方法“救牙”。但有些患者治疗后还是会疼、肿,其实是身体在提示“治疗可能没成功”。要及时处理问题,得先看懂几个关键信号,再知道怎么正确应对。
影像学检查的3个关键信号
根管治疗后如果有问题,拍牙科X光片或CBCT(一种专门拍牙的3DCT)能帮医生“看清内部”。第一个信号是没填满:根管里填的材料没到根尖,差了2毫米以上,细菌会在没填到的空隙里滋生;第二个是填太多:材料溢到根尖外面了,可能刺激根尖发炎;最直观的是阴影不消:X光片上根尖部位有黑色阴影,直径超过1.5毫米,而且6个月都没变小——这说明炎症可能已经变成囊肿了。
身体能感觉到的4个危险信号
牙的“求救信号”最直接,碰到这些情况要赶紧找医生:①没碰它也疼:比如躺着、说话时牙突然疼,可能是根管里还有活牙神经,或者细菌又“卷土重来”了;②冷热刺激疼得久:喝冰奶茶、喝热粥时牙疼,停了之后还疼半小时以上,得警惕;③咬东西疼+牙“长出来”:嚼米饭、咬苹果时疼,感觉牙像“比旁边牙高了一截”,是根尖急性发炎的典型表现;④牙龈反复长脓包:牙龈上鼓小疙瘩,破了流脓,好了又长——这是根尖感染的“排脓通道”,说明炎症变成慢性瘘管了;最危险的是牙晃得厉害:能明显感觉到牙松动,甚至咬东西时“牙要掉”,这说明牙槽骨已经被腐蚀了1/2以上。
判断失败的2个重要原则
只看片子或只看感觉,都可能“误判”:比如有些人X光片有阴影,但没疼没肿,可能是炎症“暂时睡着了”,先观察3个月再复查;反过来,有的人疼得直哭,但片子正常,得小心牙内部被腐蚀(比如牙内吸收)或者牙根裂了。只有片子有异常+一直有症状(疼、肿、脓包),才是真的治疗失败了,得赶紧处理。
现在能解决问题的3个新技术
面对失败的情况,现在有不少“精准救牙”的方法:①显微根管技术:能把根管放大25倍,看清里面的细纹路,用超声工具清掉钙化的“堵块”;②新型材料+3D打印:生物陶瓷材料填根管不容易漏细菌,还能用3D打印做“定制版牙根支撑桩”,贴合自己的牙根形状;③CBCT三维成像:拍3D牙片能清楚看到根尖烂了多大范围、牙根有没有被腐蚀,帮医生像“导航”一样设计手术方案。
第二次治疗要遵守的4个规矩
再次治疗不能“随便弄”,得按步骤来:①隔离细菌:治疗前用橡皮布把要治的牙围起来,避免口水、细菌污染;②找遗漏的根管:用显微镜仔细找之前没发现的小根管(比如后牙可能有4-5个根管,容易漏);③彻底杀菌:用次氯酸钠溶液加光疗,把根管里的细菌“杀干净”;④填紧根管:最后用加热的牙胶把根管填得牢牢的,不让细菌再进去。治完要每3个月拍一次X光片,看根尖的炎症有没有消。如果3个月后还疼,可能需要做根尖手术(切一点根尖的烂组织)或者切部分牙根。
根管治疗失败不是“没救了”,关键是早发现、找专业医生。只要及时看懂牙的“求救信号”,用现在的技术大部分都能把牙保住。别因为怕麻烦拖着——越拖根尖烂得越广,最后可能得拔牙,反而更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