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痛≠肝癌!八成患者病因可治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8-26 12:00:1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28字
梳理肝区疼痛的12种常见病因,深度解析肝癌疼痛的特异性表现,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提供科学就医指导,帮助公众准确识别危险信号,避免过度恐慌。
肝区疼痛肝癌预警病因鉴别靶向治疗肝胆疾病
肝痛≠肝癌!八成患者病因可治

肝区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信号,背后可能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问题。很多人一遇到右上腹不舒服,就会担心是不是得了肝癌,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肝区疼痛和恶性肿瘤有关。下面从常见病因、肝癌的疼痛特点、诊疗新进展和科学就医建议这几方面,给大家讲清楚。

一、肝区疼痛的12类常见原因

根据2023年《消化系统疾病年鉴》统计,肝区疼痛患者里,非肿瘤性问题占了82.6%,主要有这些原因:

  1. 胆系疾病:胆囊炎、胆结石是肝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占32.7%),通常吃完饭后右上腹会绞痛,还可能恶心;
  2. 消化系统问题: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会牵连到肝区疼,常伴着反酸、打嗝;
  3. 骨骼肌肉损伤:肋软骨炎、胸壁肌肉劳损一般有明确的外伤或劳累史,按一下疼的地方会更明显;
  4. 心血管疾病:右心衰竭会导致肝脏淤血肿大,引起持续的胀疼;
  5. 呼吸系统问题:胸膜炎、肺炎患者深呼吸时疼得更厉害,还会发烧、咳嗽;
  6. 泌尿系统异常:右侧肾结石发作时,疼会放射到肝区,还可能腰疼、尿里有血;
  7. 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发出来之前,可能会沿着肋间神经出现火烧一样的疼;
  8. 妇科疾病: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输卵管通气术后等也可能牵连肝区疼;
  9. 代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钝疼占慢性肝痛的28.4%(中国肝病研究会数据);
  10. 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肝脓肿典型表现是怕冷发烧、肝脏变大、右上腹疼;
  11. 功能性疼痛:焦虑的人可能因为内脏敏感,反复觉得肝区不舒服;
  12. 其他肿瘤:胆管癌、胃肠癌转移到肝的晚期患者,会出现越来越厉害的疼。

二、肝癌疼痛的特别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疼痛有几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根据2022年国际肝癌协会诊断标准):

  1. 持续的深部钝疼:83%的患者会觉得肝区一直胀疼或像被压住一样疼,晚上更厉害,影响睡觉;
  2. 牵连到肩膀疼:如果肿瘤碰到了膈肌,42%的患者会牵连到右肩膀疼,这个表现的准确性有79%;
  3. 突然的剧痛急症:约15%的患者会突然觉得右上腹像被刀割一样剧痛,肚子摸起来发硬,得赶紧去急诊;
  4. 伴随症状要警惕: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6个月内掉了10%以上)、没力气、不想吃饭,持续超过2周就得注意。

三、肝癌诊疗的最新进展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新的肝癌治疗指南里,有几个重要进展:

  1. 靶向治疗突破: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让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从之前的9.8个月延长到了14.5个月;
  2. 免疫治疗更有效:PD-1/PD-L1抑制剂加上CTLA-4抑制剂的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率达到24.1%,比只用一种药高了8.3个百分点;
  3. 精准治疗更个性化:根据肿瘤的分子类型定制治疗方案,有效率提高了35%,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也减少了22%。

四、科学就医的建议

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建议72小时内去看医生:

  • 疼痛超过72小时还越来越厉害;
  • 莫名其妙体重下降、没力气、不想吃饭,持续超过2周;
  • 晚上疼得醒过来,影响正常睡觉;
  • 右上腹能摸到越来越大的包块;
  • 皮肤或眼睛变黄,尿色变深。

还有几类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长期喝酒的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肝硬化的人、有肝癌家族史的人,建议每6个月做这几项检查:

  • 甲胎蛋白(AFP)及其异质体;
  • 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
  • 腹部超声联合增强MRI检查。

要特别提醒的是,90%以上的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的数据显示,通过规范筛查发现的早期肝癌(小于3cm),5年生存率能达到67%,而等出现症状再去看病的,5年生存率还不到20%。

大家要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既不用因为肝区疼就过度恐慌,也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通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定期筛查,才能实现早诊早治,守护好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