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反复波动是呼吸系统有炎症的重要信号。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可能提示肺部存在感染性病变。其实这是免疫系统和病原体“打仗”的结果——炎症因子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反复。
发热的背后是免疫系统的“连锁反应”。当致病微生物入侵肺部,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会“告诉”下丘脑(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把体温调高点”,于是体温就上去了。很多人治疗后还会有体温波动,其实是因为炎症渗出物吸收速度不一样,退热过程会有“平台期”,不是病情反复。
急性支气管炎和发热关系很近,很多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都会发烧,这是因为气道上皮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直接引发了发热。儿童因为免疫反应更“活跃”,发烧往往比成人更明显,但要提醒的是,发烧度数高不一定代表病情更重,不能只看体温判断严重程度。
肺炎的传染性差别很大。像大叶性肺炎这种细菌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一般不传染;但病毒性肺炎会通过飞沫传播,有一定传染风险。不过免疫力好的人不用太担心,日常接触普通肺炎患者没什么问题。
发热时要科学处理。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身体、多喝温水、开窗通风,但千万别用酒精擦浴或者捂汗——酒精可能损伤皮肤,捂汗会影响散热,反而不好。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热剂,但要慢慢来,避免出现血管收缩等问题。饮食上可以喝百合银耳羹这类润肺的食物,帮呼吸道“舒服点”。
预防呼吸系统炎症要建“多层防护墙”:第一,练呼吸——每天做15分钟腹式呼吸,能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第二,补营养——每天吃20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维持免疫细胞的活性;第三,护环境——用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第四,特殊人群要注意——儿童每周至少3次户外活动,体质弱的人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临床研究证实,规律作息配合均衡营养,能让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约40%。如果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者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做胸部X光、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再采取针对性治疗。最后要提醒的是,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仍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基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