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少人可能会遇到心慌的情况,其中约3%~5%的患者可能和心肌缺血有关。这种心肌缺血大多不是手术直接导致的,主要和三类因素相关。
术后心慌可能和这些原因有关
1. 血管本身有基础问题
很多患者动脉里早就有斑块堆积(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只是手术前没查到。比如50岁以上的患者中,约38%都有没被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手术后,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状态会变化,就可能让本来就窄的冠状动脉供血更不够,引发心肌缺血。
2. 身体出现炎症
如果术后发生感染,炎症因子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血管内壁的功能出问题,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2023年《循环》杂志的研究显示,要是体温持续超过38℃且超过24小时,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概率会升到14.7%。还有些患者是没有明显症状的血液感染(无症状菌血症),也可能悄悄损伤心肌。
3. 血栓掉下来堵塞血管
手术中对血管的操作,可能让已经形成的血栓掉下来。有12%的术后心肌缺血是因为这个。比如术后卧床的患者里,23%会有没明显症状的血栓(亚临床血栓),所以得重视物理预防,比如穿压力袜、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要做好这些监测和护理
1. 注意心电和症状变化
术后72小时内要持续监测心电图。如果心电图上ST段压低超过0.1毫伏,并且持续15分钟以上,再加上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就能诊断心肌缺血。还要留意不典型症状——比如28%的患者会出现胃疼、肩膀或后背不舒服,这些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
2. 按要求做好抗栓治疗
根据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术后会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加低分子肝素的过渡治疗方案,每天要查一次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来调整药量。同时要评估出血风险,常用的是HAS-BLED评分系统,比如有没有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好、出血史等,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
3. 警惕感染
术后要精准测体温(精确到0.1℃),如果一直发烧,12小时内要做血培养和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用18F-FDG PET/CT来找炎症的位置,及时处理感染。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如果有以下任何一种表现,别犹豫,马上送急诊:
- 胸痛持续10分钟以上,同时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 呼吸每分钟超过25次,得坐着才能勉强呼吸(端坐呼吸);
- 心跳一直超过140次/分,还伴随意识模糊、头晕;
- 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手脚冰凉、出冷汗。
还要提醒大家: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特别强调,没做冠脉造影确认之前,不要用长效的硝酸酯类药物;确诊心肌缺血后,要在能做导管手术的医院里,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慌,很多时候和心肌缺血有关,而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管基础问题、炎症或血栓。只要术后做好监测(比如心电、体温)、按要求护理,再留意紧急症状及时就医,就能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