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果反复揉鼻子、打喷嚏,可别只当是普通感冒,得警惕鼻炎的可能。最近几年,儿童鼻炎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其中过敏性鼻炎占了很大比例。鼻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认知发育,还可能引发中耳炎等并发症,得重视起来。
鼻炎类型怎么区分?
鼻炎主要分两种常见类型,区别很明显:
- 过敏性鼻炎:是身体对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宠物毛)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接触过敏原后会突然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子特别痒,症状要么跟着季节变(比如春天花粉多的时候发作),要么总是在某个固定环境里出现(比如进了有尘螨的房间)。
-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长期炎症,可能是急性鼻炎没治好、鼻子结构有问题(比如鼻甲肥大),或者长期接触二手烟、灰尘这些刺激物导致的。主要表现是老觉得鼻塞,流黏糊糊的脓鼻涕,症状会持续很久。
怎么规范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 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相比以前的老药,不容易让孩子犯困,适合儿童使用。
- 鼻用激素喷雾:要用正确的方法——喷药时轻轻吸气,再转头让药物更好地附着在鼻腔黏膜上,得坚持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 联合治疗:如果孩子同时有哮喘,可能需要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不适,比如头晕、头疼等。
慢性鼻炎的管理
- 鼻腔冲洗:每天早晚用37℃左右的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把鼻子里的病菌、炎症分泌物冲出来,一定要用儿童专用的冲洗装置,避免伤到孩子的鼻子。
- 中药辅助:有些中成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和常规治疗一起用能缩短病程,但要避开含麻黄碱的制剂。
- 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加α-干扰素做雾化,用面罩式给药孩子更容易配合。
家庭里要怎么做?
- 环境控制:空气质量指数超过50时,尽量少让孩子出门;卧室的湿度保持在40%-60%,太干或太湿都不好。床上用品每周用60℃以上的热水烫洗,能杀死尘螨;空气净化器的滤网每3个月换一次,保持过滤效果。
- 饮食调节:发病期间别给孩子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当补充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牛奶每天控制在300ml以内,避免让鼻涕变多。
- 鼻腔功能训练:每天做2次“鼻翼翕动操”,每次10组呼吸训练(轻轻收缩鼻翼,慢慢吸气、呼气);循序渐进地让孩子适应冷空气,比如早上出门前先在门口站一会儿,能增强鼻子的适应能力。
什么时候要复诊?
出现这些情况得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 单侧鼻子持续鼻塞超过2周;
- 孩子闻东西的能力明显下降;
- 总是头疼或者耳朵不舒服(比如耳朵疼、闷得慌)。
建议每3个月带孩子做一次鼻内镜检查和过敏原检测。如果是中重度鼻炎,可能需要做特异性免疫治疗,但得先在专业医疗机构做风险评估,确保安全。
总的来说,儿童鼻炎不是小问题,早发现、早规范治疗很重要。家长平时要做好家庭护理,比如控制环境中的过敏原、调整饮食、帮孩子做鼻腔训练,还要定期带孩子复查。这样才能让孩子的鼻子尽快好起来,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